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873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整洁完整。第卷(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1.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A. 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B. 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C. 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D

2、. 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朝统一以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确立单一制的中央集权模式。故答案为A项。宗法制的瓦解与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无关,排除B项;秦朝统一后并非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三公九卿制对巩固君主专制有利,与中央集权制没有决定性关系,排除D项。2.2.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君主统而不治;大夫们很重要,不是因为其职位,而是因为他们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这主要反映了A. 宗法观念的延续B. 分封体制的完善C. 君主权力的衰微D. 官僚政治

3、的建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大夫们很重要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血缘关系在国家统治中的重要地位,故A选项正确;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君主与大夫的关系是宗法关系,主旨不是说明君主权力的式微,故C选项错误;官僚政治的建立在秦朝,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通过“放大了的家庭”、“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等信息分析出宗法制的特点,即血缘关系的地位,据此即可正确判断。学生容易错选C选项,原因在于教材知识的先入为主,而没有结合材料主旨。3.3.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

4、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A.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 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 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项“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不吻合,排除;C项“随意性”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D;A项“一定灵活性”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相吻合,正确。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概况及认

5、识4. “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答案】B【解析】由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不选A项;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选B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这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选C

6、项;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监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不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5.唐代择官标准有四项,其一是身,即身材,须取其体貌丰伟者;其二是言,即言词,须取其言词辩正者;其三是书,即书法,须取其楷法遒美者;其四是判,即公文判词,须取其文理优长者。这反映出唐代择官A. 以德行优者为先 B. 重视官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C. 以才干突出者为先 D. 把外在形象摆在首要地位【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考试,除了正式的进行中央考试以外,如果要出任官吏,还需要通过吏部的选官标准,主要是身言书判,没有道德标准,故A项错

7、误;吏部的选官标准主要是考察官吏的基本行政能力,提高官员的行政基本素养,故B项正确;吏部选官是一个综合标准,要四个全部达到,而不是突出哪一项,故C项错误;吏部选官是一个综合标准,没有把谁放在第一位,故D项错误。6.6.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A. 民族隔阂的消除 B. 对外政策的开放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民族融合的加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西域和中原人士之间的交流交往非常频繁,但并不能说明民族隔阂消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是元帝国境内民族

8、交往,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地方官职,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原和周边民族交往非常频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7.7.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A. 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C. 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D. 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明朝内阁首辅地位升高,这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故B项正确,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皇帝的辅助机构,没有决策权,也不是

9、权力的制衡,故CD项错误。8.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A. 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B. 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C. 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D. 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密折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依据,是皇帝驾驭的工具之一,故A项正确;“任何”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密折只是渠道之一,奏折上报的渠道依然运行,故C项错误;军机处办事效率并不低下,故D项错误。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密折制度9. 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

10、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这说明古代雅典( )A. 公民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B. 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C. 陪审法庭拥有最高立法权 D. 司法监督体系非常混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古代雅典注重通过法律规范和维护民主政治,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公民权力受到限制”,排除A;C项结论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混乱”一词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

11、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征及认识10. 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反映出雅典A. 民主参与的广泛性B. 权力争夺的激烈性C. 政治权力的分散性D. 公民参政的平等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雅典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A错误;材料仅仅说明他们可以发言,并不是权力的争夺,B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政治权利的分配问题,C错误;根据材料中“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体现了雅典民主中公民可以平等地参政,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

12、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参政的平等性【易错警示】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1.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 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

13、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中国和希腊的制度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故可知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C项正确。中西制度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但不能说完全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排除A。制度差异根源在于经济,不是地理环境,排除B。政治制度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是受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排除D。12.12.有学者统计,在民主的雅典,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的公民能够成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出自富人阶层。这说明雅典A. 公民在法律面前

14、人人平等 B. 贫民无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C. 民主实际上还是精英政治 D. 公民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答案】C【解析】由“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的公民能够成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出自富人阶层”可以看出穷人和富人并不是政治平等,雅典的民主政治主要是精英政治,故排除A项D项,选C项;B项说法错误,平民可以参与政治生活但基本不能成为领袖。【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在民主的雅典,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的公民能够成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出自富人阶层”信息,由此可知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进行选择。13.13.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

15、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其目的是A. 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 B. 扩大下层公民的政治权利C. 强化公民大会的权利 D. 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民主是存在弊端的,材料中的“两次”投票等做法均是在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维护而非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单独涉及“下层”公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强化公民大会权利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4.14.欧洲历史学家指出:“古代雅典与当代欧洲的民主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民主并没有在它的诞生地盛行起来。在一千多年中它几乎被遗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雅典民主制度A. 是近代欧洲民主政治产生的先决条件B. 只是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观念上的影响C. 与近代民主政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D. 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在实践层面的再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古代雅典与当代欧洲的民主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可知“先决条件”的说法与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