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79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A 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B 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C 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D 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2.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A

2、排斥世俗生活 B 对人的束缚更严苛C 主张信仰自由 D 加剧宗教信仰狂热3.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 C D 4.1861年改革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是为了()A 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B 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C 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 D 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5.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

3、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 社会契约 B 主权在民C 自由平等 D 反对私有制6.观察下列图片,对于图片蕴涵的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A 两项重大发明都是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果B 两项重大发明科学理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 两项重大发明所体现的科技含量不同D 两项重大发明创造体现的过程是相同的7.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这主要反映了浪漫主义者 ( )A 本身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B 对人文主义运动的反思C 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 D 与民族民主潮流相悖8.三个代表

4、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A 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中国走怎样的革命道路问题C 中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问题 D 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问题9.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这种思想的根源是()A 墨家主张节俭B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C 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D 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10.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为此,他首先()A 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B 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C 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D 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11.“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

5、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D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2.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

6、公平1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A 程颐 B 朱熹C 陆九渊 D 王守仁14.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乎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形式上是新颖的 B 方法上是激进的C 学术上是科学的 D

7、思想上是落后的15.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的收入增加A B C D 1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的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 唯物论思想 B 辩证法思想C 无为而治思想 D 民本思想17.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 史记 B 汉书C 唐书 D 清史稿1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

8、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19.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获得利益最多的阶层是()A 贵族 B 平民C 奴隶 D 工商业奴隶主20.19世纪中叶,日本民族危机加深,被迫由锁国到开国、面向世界。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A 黑船事件 B 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C 迁都至京都 D 倒幕运动21.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A 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B 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 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

9、底消失D 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2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 )A 董仲舒 B 朱熹C 王阳明 D 李贽23.下图是德国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展出的世界第一辆汽车,它是由卡尔本茨在1886年独立制成,这部车的动力装置是()A 汽油内燃机B 蒸汽机C 柴油内燃机D 发电机24.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强调民主的作用重视道德的意义追求社会的平等肯定人的价值A B C D 25.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台湾歌星周杰伦演唱了本草纲目

10、:“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材料中所说的“正楷”的基本特点是( )A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B 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C 规矩与放纵并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D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

11、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

12、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请分析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7.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