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763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A. 讨论主题不同B.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C. 价值取向不同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所学的能力。A、C两项均为内容,与设问要求“社会背景”不符,故排除;儒家“民本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奴隶主专政时期,智者运动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处于奴隶主民主政治时

2、期,故排除D项,选择B项。2.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 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孔子的“重人事”、孟子的“济天下”,直到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其中的主题是都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答案为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其逐

3、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显示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关系,没有体现出随经济发展而做出调整,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 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答案】D【解析】诸子百家思想各具特色,只有后继者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够发扬光大,A选项与C选项与史实不符;B选项并不能使儒学成为主流;西汉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汉

4、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儒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D正确。4. 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 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 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 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 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答案】C【解析】“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等强调的是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足以证明国君不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全面”解

5、释春秋各流派的主张,也未高度赞扬儒家思想的先进性,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5.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A.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 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 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 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评论反映清初学者颜元批判空谈心性,故B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项

6、错误。【名师点睛】首先抓住材料的主旨,从评论看出,颜元批判空谈心性的理学,然后结合所学史实做出判断。6.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A. 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 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 “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 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并未体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体现出

7、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7.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A.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B.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 礼法并用,君舟民水D. 礼乐文明、仁人志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可知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

8、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8.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发展了人文主义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关于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是对的;文艺复兴贬低神、

9、抬高人的地位,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则大张旗鼓的批判教会神权,故符合题意;只有启蒙运动抨击封建制度下的君主专制,故不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展开的,所以反过来它们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也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这一题属于比较型组合选择题。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

10、深对知识的理解。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9. 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

11、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主要相似点是A. 批判现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B. 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C. 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与丑陋D. 揭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命运【答案】A10. 卢梭说:“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A. 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B. 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C. 向往小农经济社会D. 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答案】D【解析】卢梭认为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但他不反对私有制,而是通过相对的平衡财富,缓和阶级矛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卢梭并不反对财产私有制,也不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

12、;选项C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1.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对应最准确的是A. 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 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 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冲叭和团体的权利D. 个人主义碑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答案】A【解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

13、,是西方文明的源头,A项符合材料信息;BCD三项都表述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全面。12.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A. 师夷长技不合国情B. 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C. 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D. 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所以ACD项错误。主要是严复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

14、度领域,故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中体西用13.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 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B.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 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D. 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答案】B【解析】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的不同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利用还是坚决清除都是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出发点的,故选B。AD项错误,不符合维新变法;C项错误,儒家学说提倡社会变革

15、的提法并不准确,这只是康有为的宣传策略。点睛: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都与孔教有关,反映了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深。康有为借孔子的权威宣传新法;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反对旧道德,在运动中提出了达到孔家店的口号。具有明显的偏激性。其实,对待传统文化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辩证的看待。14.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B.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C.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D.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20年9月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对将来社会、将来中国的认识而非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5. 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