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72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校,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我国逐步纠正不切实际的经济政策 D对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3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2、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 B C D4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 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5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

3、,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等。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A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C“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 D宪法制定条件尚不成熟6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7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领导人认为:新的世界战争的

4、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因此应该建立一条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来打乱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部署,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此中国()A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盟友关系 B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与美国改善关系实现邦交的正常化 D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外交活动8.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谈话时曾说:“我们中国常说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下列表述最能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是()A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

5、包责任制B 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C 废除农村个体土地私有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D 继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决定扩大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经济活动权限9.下表显示了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出口走势比较,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A 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B 民营经济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C 国有企业改革有待艰难破冰 D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10.1992 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A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

6、想的问题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11.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 12694 个,建成 455 个。1956 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 745 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 477 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 800 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 500 多个。据此推知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 B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 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12. 1949 年 11 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

7、为公股投入该报。”这类经济扶助( ) 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 B以贷款形式盘活了私营报纸C配合了城市经济改造的进行 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13. “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14. 1957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 5367 亿元,比 1952 年的 417 亿元,增长 248 %,平均每年递增 45 %。粮食总产量 19505 万吨,

8、比 1952 年的 16392 万吨增长 19 %, 平均每年递增 35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15.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D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16.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

9、衔级1972 年9800中将19741975 年4500少将1976 年2200准将1977 年1400上校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 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17.海外有媒体曾这样形容邓小平他是“中国的梦想家”、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该媒体称赞的是,邓小平 A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 B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C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D提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18. 2017 年 6 月 13 日,巴拿马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自 2000 年以来第 11 个国家与台湾“断交”,台湾的“邦交国”仅剩 20 个

10、。这表明A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 B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C“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迎来了更大的进展19.下表是 1950 年至 1956 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年份1950 年1951 年1952 年1953 年1954 年1955 年1956 年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673%49%284%354%258%257%342%上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20. 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

11、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21. 1979 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 18 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 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 50%。这一举措(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22. 198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 1984 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 91 万个乡(镇)政府,926 万个村民委员会。这实际

12、上( )A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 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C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 D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23.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B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24.下图是 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1984 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这表明()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 D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被冲破25.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 2014 年世界投资报告称: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预计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这反映出中国A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 B对外贸易维持了顺差局面C重视进行资本的分化整合 D市场经济有较强的排他性26.1979 年到 1984 年,政府规定的粮食的收购价格有三种:统购牌价、超购加价、市场价格。这一规定A适应了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 B确立了市场体制的发展方向C强化了统购统销的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