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57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零班)生 物 试 卷(零班)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48分)1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 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C. 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

2、压过低所致D. 幸存者体内因严重缺水,体内渗透压升高2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营养不良,中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 正常情况下处的CO2浓度低于处D. 饭后4小时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处3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能力有限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 B. C. D.

3、4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 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mVD. 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中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5如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环境温度为25 时,单位时间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B. t1到t2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 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6下图表示一段离

4、体神经纤维,A、B、C分别表示刺激位点,距离AB=BC,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刺激B点,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B.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降低,则静息电位减小C. 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则静息电位不变D. 同时刺激A点和C点,兴奋传至B点后停止传导7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A. B. C. D. 8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

5、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有3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B. 物质和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 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D.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9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若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DB. 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C表示,则侧生长素 浓度小于CC. 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处,植物的根向地生 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经浓度大于10-6mol.L-1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

6、,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10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B. 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 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D.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11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一次饮入大量水,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和尿量增加B. 若A代表洋葱表皮,a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则b、c可分别代表液泡体积和吸水能力增大C. 若A代

7、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D. 若A代表小鼠机体,a为胸腺发育不良,则b、c可分别代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下降。12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的是A. 带标记的个体警惕性提高而不易被再次捕获B. 初捕和重捕间隔的时间长短C. 重捕时,捕获的带标记个体受伤死亡D. 初捕和重捕的范围是否一致13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査,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右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 乙种

8、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増长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14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桔害虫,甲小蜂能寄生红圆蚧而抑制其爆发。但在引入乙小蜂的十年后,乙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甲小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小蜂与甲小蜂是竞争关系B. 乙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C. 乙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甲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D. 乙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15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小动物时,诱虫器上安装一个电灯B探索2,4-D促进插条

9、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C调查某草地中蒲公英种群密度随机取样、样方的数量足够多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度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16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卵的种群密度B. 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D.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上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属于种群特征17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下列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 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且起点与初生

10、演替不同C. 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D. 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8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 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 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19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1、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欧美黑杨引进后,洞庭湖区鸟类大量减少,这表明外来物种人侵会降低生物多样性B. 湖洲钢制矮围严重影响洞庭湖鱼类的正常繁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增长C. 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D. 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Na、K等元素含量增多,引起水华现象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利用寄生细菌杀死草原兔,可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和传递效率B.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

12、物质可自我循环,能量需系统外提供C. 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D. 若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则其营养结构相对较复杂21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由图甲可知,D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受到破坏B. 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 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 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22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

13、渠道的正确图解是2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云南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D. 沼气池的建造,提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2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

14、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2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肯定大于B. 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 从能量关系看,D. 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26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兔子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兔子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实验小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兔子的种群密度B. 该农场兔子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 兔子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 植物兔子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27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已知人的体重增加1kg,最少消耗水藻 A. 5kgB. 25kgC. 50kgD. 100kg28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 为CO2形式,为有机物形式C. 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 经流向B的碳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