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41954455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9月起点考试试题历 史 试 题命题人: 考试时间:2018年9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卷(51分)本卷共3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 论语微子记载,原在周王宫中司礼、司乐的士子乐官挚到了齐国,乐师干到了楚国,乐师缺到了秦国,

2、打鼓的方叔移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移居汉水之涯。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 文化下移引发官学崩溃 B. “学在官府”局面发生变化C. 私学发展规模相当可观 D. “百家争鸣”潮流已经出现2. 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这主要说明当时思想界A. 荀子思想色彩浓厚 B. 儒士治学不切实际C. 以道家为官方哲学 D. 内儒外法得到强化3.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由材料可知两位思想家的思想A. 对天和自然的看法存在不同 B. 在对自然的看

3、法上趋于一致C. 在神化王权上有共同的诉求 D. 在天和自然关系上相互否定4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A. 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5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赢的这一做法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6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

4、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宋代商业都市繁盛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7经书就是儒家学派典籍的总称。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者们所学习和传承的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遂被立为五经,因为乐是空有其名而无典籍留传。宋代一度扩大到13经。上述变化的实质是A. 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B. 儒家经典不断丰富C. 孔孟儒学遭到破坏 D. 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8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

5、皆诗”。这表明他们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C. 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轻学术偏见 D. 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9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A. 反对君主独裁 B. 反对君主制度C. 提倡格物致知 D. 提倡尊君卑臣10(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

6、建议是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C.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11中国建筑史记载:“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东京宫城是在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张而成,仅2.5公里周长,陵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这反映北宋A. 践行勤俭爱民的治国理念 B. 国力衰微无力维持经济建设C. 建筑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 D. 建筑风格具有鲜明民族待色12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A.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 专制

7、主义日益强化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13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14. 某一时期,意大利人对于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便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建筑,于是“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据此可知,当时的意大利A. 复古思想盛行 B. 宗教观念淡化C. 人性得到复苏 D.

8、 生活方式单调15.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16.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B. 批判宗教神学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 促进思想解放17.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

9、,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C. 自由平等 D. 三权分立学说18.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A. 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B. 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C. 宗教改革推动启蒙运动产生 D. 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19.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

10、价值观念 B.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C.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20.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他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伯克口中的“他”A. 发展了人民主权学说 B. 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C. 首倡了社会契约思想 D. 提出了君主立宪主张21. 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A. 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 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

11、服C. 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 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22.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23.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为民间艺术家所

12、创作24. “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演变为形声字。这说明A. 汉字是可读的图画文字 B. 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C. 汉字书法独具艺术特色 D. 汉字演变由繁复到简洁25.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为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由此可以推断“士大夫画家”和“文人面家”的画风是A. 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B. 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准确刻画人和事物C. 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D. 崇尚写实,追求形似,且以工整为特点26. 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史料出处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汉书郊祀志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汉书平帝纪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汉书楼护传A. 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C.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 D.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27.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