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4195010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作者: 日期: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告别风起云涌的2017年,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央企、民营实业巨头,风险投资基金、及诸多业内外人才的涌入,保险专业中介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重估。今日保险根据过往一年的市场概况,研判中国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十大趋势,以飨各方参与者。趋势一:大风口下,更多资本涌入,依旧一照难求保险中介是保险交易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越成熟的国家,保险中介越发达。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保险中介市场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成为保险业增长的“风口”。具体来说,支

2、持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持续发展的因素至少包括:第一,我国保险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市场“蛋糕”的做大,必然会为保险中介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2016年全球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28%,平均保险密度为638.3美元,而我国内地的保险深度仅为4.15%,保险密度仅为337.1美元,均低于国际保险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更大。这些差距,反映出我国保险业长期增长前景可期。第二,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要满足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离不开保险中介的促成。在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的背景下,人们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并且这种需求呈现

3、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面对种类繁多、责任各异、条款复杂的保险产品,消费者要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购买决策,并非易事。虽然不少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保险意识也较强,但是与专业的保险中介相比,他们的知识储备是不全面的,也难以跟上保险市场的快速变化,仍需要专业第三方的帮助。第三,现行保险监管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中介的发展。一方面,保险中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如2015年保险法修订时明确删除了设立机构时的前置审批规定,并取消了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职业资格认证。另外,费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也为保险中介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利好。另一方面,2015年9月,保监会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保险中介

4、市场改革的意见,肯定了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保险中介市场体系的目标,对保险中介市场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这些都为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第四,保险中介公司牌照的获取难度要大大低于保险公司的牌照。对于不少希望进入保险行业“分一杯羹”的资本来说,与其花很长的时间苦苦等待保险公司的牌照,还不如尽早取得保险中介公司牌照,然后利用中介公司小而灵、可塑性强的优势,抓住当下保险业的黄金发展时期,撬动万亿级的保险市场。在这种乐观预期下,保险中介牌照被各方资本看好。2016年,保险监管机构下发了69张中介牌照。然而,在2017年,监管机构批复的中介牌

5、照仅为35家(包括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公司)。在牌照收紧的背景下,坊间中介牌照的转让价不断上涨。可以预见,2018年中介牌照依旧是稀缺资源。趋势二:业内外高素质人才纷繁涌入近年来,保险公司高管放弃高位厚禄、投身中介市场创业,早已不是新闻。尽管从绝对数字来看,目前投身中介的险企高管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这些群体几乎都是保险公司的资深高管,甚至是“几朝元老”,因此,他们的跳槽举动,难免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险企高管的离职,与现行保险营销体制弊端有着直接的关系。现行保险营销体制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对寿险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其弊端日渐显现:一方面,现行营销员用工方式不符

6、合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工商登记管理规定,部分公司长期侵占营销员权益,营销员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营销队伍大进大出、素质不高,难以摆脱广增员、高脱落、低素质、低产能的恶性循环,这也导致销售误导情况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保险业形象。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高企、消费者保险意识的增强以及法制环境的健全,现行保险营销体制步履维艰,改革是迟早的事情。除了险企高管,很多从事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也在不断涌入保险中介领域。这些人才有着复合型的专业背景,对保险中介市场有着不同角度的思考,他们的进入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繁荣。在这种

7、背景下,保险中介市场正在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保险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深化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文件,支持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消费者也对保险专业中介持越来越欢迎的态度,此乃“天时”;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营销体制来看,个人代理人制度是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引入我国的“舶来品”,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革,此乃“地利”;险企高管突破传统营销体制的桎梏,加盟或组建保险中介机构,与志同道合者推动保险营销的变革和创新,此乃“人和”。对于在传统保险公司沉淀多年、自带流量的资深高管来说,选择加入保险中介市场,契合了保险业的发展大势,也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打开

8、了新的空间。业内外高素质人才投身中介市场的创业热潮才刚刚开始,好戏在后头。人才的不断聚集,也为保险中介市场的腾飞做好了准备!趋势三:低级竞争模式者难逃被并购命运尽管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主体数量和业务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中介市场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竞争水平还不高。迫于生存压力,部分保险中介公司采取了一些不规范的竞争行为。比如,一些保险中介打着保险的旗号和创新的幌子,从而非法集资和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还有一些保险中介以手续费返还争抢客户和业务,部分保险经纪公司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在某些领域垄断经营,

9、扰乱竞争秩序。另外,不少保险中介虚挂业务,替保险公司和“黑代理”开票套费赚取开票费,并以此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这些低水平的不规范竞争行为,不仅破坏了中介市场的竞争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保险中介公司对自身的价值、使命和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些公司坚定走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以成为“价值创造者”为目标,通过自身积极的创新和变革,不断提高自身在风险定价、防灾防损、损失评估、理赔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了“靠专业能力吃饭”。特别是在新近成立的保险中介公司中,由于不少创始人来自于传统保险领域,他们有着丰富的保险从业经验,看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前景,对保

10、险中介公司的发展思路和竞争战略都有着比较成熟的考虑,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可以预见,随着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趋严、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继续采取价格战、套取手续费等低级竞争手段的中介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最终也难以摆脱被并购的命运。趋势四:科技巨头重塑中介市场格局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对保险业的兴趣日渐高涨,先后走上了布局保险业的道路。事实上,除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携程、苏宁、国美、小米,甚至一些二线科技企业都在冲击保险行业,而中介领域则是这是科技公司的首选。近年来出现的“双十一购物节”、滴滴打车、餐饮O2O、共享单车等新事物,让我们见证了互联网对

11、传统行业的改造与冲击,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对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的重塑将是毋庸置疑的。传统上我们认为,保险中介公司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链接客户,对客户的需求有更深的了解,对保险市场的变化也十分敏感。然而,在拥有海量信息和无数终端的互联网巨头面前,传统保险中介的这种优势却相形见绌。在当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分别紧握搜索、网购、QQ和微信等数据流量入口,而这些信息则成为了它们商业推广和应用的“金矿”。比如,阿里巴巴的信息优势在于,用户从搜索到浏览再到支付,形成深度的交易链条,其中每一个节点都将产生大量数据。而且与搜索引擎数据不同的是,阿里基本是通过注册用户获

12、取的数据,而基于这些数据所分析出的结论将更精确,可大大提高商业推送的精准性。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方式,比起传统保险中介基于线下关系而开展的营销方式,显然要更有效率。不仅如此,在掌握了反映消费者偏好的大数据之后,互联网巨头还有丰富的资源来构建各种保险交易的场景,也即把消费者的行为放到一个预设场景或者自造场景里面,然后针对消费者在这个场景下的痛点去进行保险产品的设计或营销。在保险需求场景化的构造方面,互联网巨头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早已驾轻就熟,退货运费险、航空延误险、手机碎屏险等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场景化营销产品。此外,互联网巨头还可以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比如在准确识别个体风险的基

13、础上,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定价,以及利用大数据改进传统业务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保险是一个有着很多“槽点”的领域,而保险中介的“槽点”和“痛点”更多。而近年来的诸多案例表明,互联网科技新贵们擅长发掘“痛点”,并在“痛点”中找到“爆点”,这种“用户体验至上”的思维模式和行事风格也让我们对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的变化充满了想象。趋势五:O2O拯救传统寿险中介互联网时代,万物连接,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供需双方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有效对接。与此伴随的是,传统中介的重要性明显下降,甚至被边缘化(比如纸媒)。互联网的这一功能被称为“去中介化”。受此观点影响,不少互联网保险

14、创业人士曾经喊出“保险行业要变天”、“互联网要革传统保险行业的命”、“数百万保险代理人要失业”的惊人口号,我们也对互联网时代的保险营销充满了想象和憧憬。然而,在互联网保险创业激情逐步褪去、各方冷静下来并理性审视之后,我们发现,尽管互联网改变和冲击了传统保险行业的不少规则,但是在某些领域,互联网却力有不逮、难以颠覆。换言之,互联网线上营销固然可以吸引流量和积攒人气,但是传统的线下营销仍然是重要阵地,绝不能轻易放弃。与快消类产品不同的是,保险产品具有非刚需、非高频、难以感知和体验等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我们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必须对客户进行充分的引导和说明,并通过精准的产品推荐和优质的服务水平让客户产生良

15、好的消费体验,也就是说,保险营销绝不是合同签订之前的“一锤子买卖”,而是贯穿从签约到续保再到理赔的全过程。这也意味着,对于一些无法在互联网线上完成的营销环节,我们仍然需要依靠线下的力量来完成。从目前业内达成的共识来看,线上或线下的营销方式选择应该与产品类别挂钩,遵循差异化的原则。对于期限短、责任单一、核保简单、易于理赔的“碎片化”保险业务,比如退货运费险、航空延误险、账户安全险以及短期意外险,在互联网上开展营销是有比较优势的。然而,对于产品条款复杂、保险期限较长、服务环节较多、个性化强的保险业务,比如部分长期寿险、重疾险、工程保险、高科技保险等,仍然需要专业的中介服务。一些新成立的保险中介公司已经在践行这种O2O的理念。比如它们与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帮助代理人提供客户管理、客户推送和客户画像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趋势六:中介专属产品日渐畅行保险中介是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撮合交易是保险中介最基本的功能。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保险需求的多元化和保险中介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保险中介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继续停留在简单撮合的层面、只做“投保通道”业务,中介机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