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于占泉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4743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于占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于占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于占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于占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于占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于占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于占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 于占泉 作者: 日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 于占泉【摘要】本文从认识和使用的角度,从医院管理体制和行业规范的角度,从医院、使用者和应用软件厂商的角度,从信息技术、医学和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探索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些医院就开始研发并使用功能相对单一的收费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虽然近些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始转向医疗和管理的深度应用,但与电子商务、金融、税务等行业相比,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

2、医疗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大部分三级医院和许多二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也很难明明白白消费,另一方面医疗流程复杂,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医患矛盾非常突出,医院改革迫在眉间。医疗行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处理的行业,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建设进程步履艰难。有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的因素,有应用软件厂商的因素,也有医院本身和医疗行为复杂性的因素。这里结合本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围绕这些问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和总结,以此引导医院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

3、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找到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之路。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来自于医院的决策层信息化建设之初,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想像着信息化建设的种种益处,而实际上由于多数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管理的投入。而且由于信息化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绝大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一件“叫好不叫座”的事情,实际效果远远不及预期。1.1. 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人们都说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而实际上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较长、投入巨大,短期

4、效果不明显、又无显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医院来讲,很难将其作为一项重点来抓,院长更是不能深入其中。这导致了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中,需要调整医疗流程时无法做到彻底,需要配合管理措施时执行不力,需要不同岗位不同科室之间配合时无法很好地协同工作。其实不是医院不重视,而是院长的重视不够,如果医院的院长能够像对待财务和人事那样亲自主管,并深入到信息化建设当中,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许多事情,离开院长是无法完成或难以完成的,必须引起医院和院长和足够重视。 信息化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模式,它会带来思想意识的改变、业务流程的改变、管理模式的改变。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也是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的过程,也

5、是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的过程,也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过程,而这些又都是离开院长无法完成的事情。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涉及医院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需要不同科室之间、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如果缺少了院长强有力的推行力度,很难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深度和质量。 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冲击,某些科室或某些人的工作职能随之有所改变,并且随着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深入,一些在医疗活动中不正常的潜规则,如私自检查、坐车开药、私下调换药品等偷费漏费行为逐渐被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所禁止,许多人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样的改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管钱、

6、管帐或管物等个别关键岗位的一些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以工作为借口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阻挠,此时只有院长站出来才能化解这些人的抵触情绪。2009年的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讲过一番话“信息化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在医院有多个领导决策的委员会,我唯一主动请缨的就是信息化建设委员会。而且我明确跟所有人讲,谁要是挡信息化项目,不是你挪位置就是我挪位置!”。如果哪位院长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医院信息化建设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1.2. 院领导虽然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把握不够准确。在信息化建设之初,院长往往想像着,坐在办公室能够随时了解到实时的业务和经

7、营信息、能够随时提取到决策方面的支持信息、能够分析预测出医疗业务走向,更希望信息化能够节省运营成本、高效利用医疗资源、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所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很清楚,而实际上由于院领导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精力往往更多地集中于医疗业务和行政管理上,很难对信息化建设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进行决策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的把握难免出现一些偏差。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项目,需要医疗业务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的密切沟通来保障医疗过程有效的融合于信息化建设当中,更需要院领导的直接和深入参与来保障信息化能够配合和承载更多的管理手段。这就要求院领导对信息化的基本环节能够有初步的了解

8、。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对信息化建设的误解和顾虑,保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有效运用于主体医疗业务和医院的整体管理,下达及时、准确、有效的决策来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1.3.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医院主体医疗业务的专业性强,又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了信息技术和医学的融合极其困难,再加上近些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和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院管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更多的在于过程。在漫长的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各个阶段除了需要前期的大量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还必须保证相应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有的时候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或医疗体制的改革,也需要相应的软、硬件升级成本。然

9、而,由于政策因素、管理因素、认识因素和信息技术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绝大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预期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又很难见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顾虑,很难保证足够的建设资金,更缺少了相应的跟进投入。在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5%10%,而我国就是信息化建设搞的非常好的医院,也几乎没有超过年收入1%的。近年来,虽然卫生部要求医院按照总收入5%的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但绝大多数医院仍然还是只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很少有哪家医院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跟进资金,这严重制约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源于医院对信息化建

10、设的过程、效益和医院管理软件的产品特性认识不够全面,必须加以纠正。 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随着信息技术、医学的进步和医疗体制、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在相对静止中动态变化的和永无止境的。所以,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伴随相应的资金投入来支撑。 信息化发挥直接作用的是承载医院管理的应用软件,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由于管理需求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所以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医院管理应用软件需要适时地调整。这决定了医院管理应用软件不同于其它软件产品,如果缺少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其

11、实就是购买技术服务,所以医院管理应用软件的售后服务资金保障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医院信息化建设本身虽然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能够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高效处理业务、能够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简化就医流程、能够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能够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自于“工作效率、医院管理水平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间接效益。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来自于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而不应以直接的经济效益来衡量。2. 医院信息化建设缺少并承载有效的管理手段信息化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科学、明晰的管理流程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许多医院,由于管理职能部门未能充

12、分认识到管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无法配合和承载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与管理产生了隔离,使得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信息化在有意或无意中变成了“技术和信息”的孤岛。2.1. 管理职能部门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不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医院,恐怕都是出于加强管理需要的。而事实上,由于信息化建设被包括院领导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信息科的事情,行使医疗、护理、质控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很好地深入其中,偶尔的参与也往往只是就事论事,缺少了管理方面的深入考虑。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上主要是由信息科和一线业务人员完成的,而信息科又缺少必要的行政管

13、理职能和业务管理职能,使得医院信息化不仅缺少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来保障其高效运行,也不能很好地去承载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信息化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所能起到的管理作用十分有限。比如:在一些医院,总有人抱怨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效果差,而这些人主要来自行使管理的职能部门。事实上,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这些人往往认为信息化解决的只是一线业务问题,参与又明显不够。这导致了职能部门想要提取管理数据时没有办法从软件得到,想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施行某种管理手段时软件又无法承载。其实并不是软件的功能不完善,而是由于这些人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不够,而导致了其无法判断应用软件能否提供或承载管理

14、上的需求,结果就造成了“以软件替代管理”的局面。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配合行政管理手段,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或引导管理手段的实施。只有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手段才能被有效利用,才能达到以管理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提高的效果。2.2. 管理因素限制了信息化技术堵漏手段的有效运用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最直接好处,莫过于可堵住原来手工管理模式下的许多漏洞,然而技术手段总归是由人为因素来控制的,需要配合相应的行政管理手段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药品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哪怕1分钱的1片药都能非常准确的计算出来,药品管理信息化

15、是完全可以管理到具体的品种和数量。然而在许多医院,管理上就限制了信息化只能管理至品种,盘点时的药品数量和金额仍然取决于人为的因素。这直接导致,本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发现的“药品发放过程中是否存在错发、漏发、多发、过期使用等等的药品管理问题”和“药品管理上是不是存在私自拿药、调换药品等等的漏洞”被行政管理手段合理地回避掉了,给药品的管理、使用埋下了很深的隐患。医院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虽然是由人为因素所控制的,但是如果配合了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还是能对人为因素加以限制的。2.3. 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未能有效运用于主体医疗业务管理医院最难于管理的,实际上就是占绝大多数的主体医务人员。在手工管理模式下,即便医院制定了再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总有一些人不会去严格执行,所以医疗行为是否规范完全取决于一线医务人员的人为因素,而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加以限制。但是在多数医院的信息化进程中,由于职能部门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意识较差,并且参与程度也不够,所以对医疗管理方面的需求很少,导致信息化技术手段未能很好起到规范医疗操作的作用,也使得信息化的数据资源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医疗业务管理。医院信息化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业务,合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还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操作,也可统计和分析医疗和其它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来进一步规范和实施对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