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14194552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1 工作程序和内容1.1 风险评价准则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1.2 工作步骤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为:a) 基础资料准备。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检测数据。b)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根据职

2、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时间、检测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c)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d) 分级管控。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和分级管理。1.3 风险点确定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

3、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1.4 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1.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1.4.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 2和GBZ 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1.4.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1.5 风险评价1.5.1 风险评价方法1.5.1.1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a)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参照GBZ/T 229.1的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按式(1)计算:(1)式中:G 分级指数;W

4、M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的分级和权重数WM取值见附录A.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B=粉尘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附录A.3,权重数WL取值见附录A.4。根据分级指数(G),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1。表1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作业分级1相对无害1G6轻度危害6G16中度危害G16重度危害b) 接触化学物作业参照GBZ/T 229.2的规定,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按式(2)计算:(2)

5、式中:G 分级指数;WD 化学物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B 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其中,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WL取值见附录A.4,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由其危害指数(THI)决定,THI按附录C计算,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D取值见附录A.6。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B=化学物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根据分级指数(G),将接触化学物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2。表2 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作业分级G1相对无害1G6轻度危害6G24中度危害G24重度危害c) 接触高温作业根据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

6、WBGT测量结果按照GBZ/T 229.3的规定将高温作业分为轻度危害(级)、中度危害(级)、重度危害( 级)和极度危害(级)。d) 接触噪声作业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连续噪声作业依据8小时等效声级(LEX,8h)或40小时等效声级(LEX,w)测量结果、接触脉冲噪声作业依据声压级峰值(Lpeak)和工作日内的脉冲次数(n)测量结果,按照GBZ/T 229.4的规定将噪声作业分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和极度危害。e) 接触电离辐射作业密封源和射线装置产生的电离辐射,根据作业工人接触的年有效剂量(E),参照GB 18871规定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分为四个级别,见表3。年有效剂量(E)的测量参照

7、GBZ 128。表3 电离辐射作业分级年有效剂量(E)作业分级1/10剂量限值轻度危害3/10剂量限值中度危害1/2剂量限值重度危害剂量限值极度危害1.5.1.2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按式(3)计算:(3)式中:T 风险值;n 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序号,i-n对应的取值(1n);Ci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级别的权重数;M 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权重数;S 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结果的权重数。P 各作业岗位劳动定员的权重数。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级别的权重数Ci取值见附录A.7。作业岗位劳动定员的权重数P取值见附录A.8。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的权重数M取值见附录A.9。职业病或职业

8、健康损伤发生结果的权重数S取值见附录A.10。根据风险值(T),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4个级别,见表4。表4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风险值(T)风险分级T1低风险1T8一般风险8T32较大风险T32重大风险1.5.2 风险级别划分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色标注。1.5.3 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将以下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确定为重大风险: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的风险值(T)大于32的作业岗位; 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 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

9、; 存在放射性危害的作业岗位。1.6 风险控制措施1.6.1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风险控制措施的类别包括: 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替代、隔离、通风、净化回收、密闭、应急等); 个体防护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1.7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风险评价准则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1.8 工作步骤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

10、为:e) 基础资料准备。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检测数据。f)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时间、检测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h) 分级管控。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和分级管理。1.9 风险点确定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11、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1.10 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1.1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1.10.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 2和GBZ 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1.10.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1.11 风险

12、评价1.11.1 风险评价方法1.11.1.1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a)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参照GBZ/T 229.1的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按式(1)计算:(4)式中:G 分级指数;WM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的分级和权重数WM取值见附录A.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B=粉尘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附录A.3,权重数WL取值见附录A.4。根据分级指数(G),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1。

13、表5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作业分级1相对无害1G6轻度危害6G16中度危害G16重度危害b) 接触化学物作业参照GBZ/T 229.2的规定,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按式(2)计算:(5)式中:G 分级指数;WD 化学物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B 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其中,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WL取值见附录A.4,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由其危害指数(THI)决定,THI按附录C计算,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D取值见附录A.6。工作场所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B直接取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B=化学物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根据分级指数(G),将

14、接触化学物作业分为四个级别,见表2。表6 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作业分级G1相对无害1G6轻度危害6G24中度危害G24重度危害c) 接触高温作业根据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T测量结果按照GBZ/T 229.3的规定将高温作业分为轻度危害(级)、中度危害(级)、重度危害( 级)和极度危害(级)。d) 接触噪声作业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连续噪声作业依据8小时等效声级(LEX,8h)或40小时等效声级(LEX,w)测量结果、接触脉冲噪声作业依据声压级峰值(Lpeak)和工作日内的脉冲次数(n)测量结果,按照GBZ/T 229.4的规定将噪声作业分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和极度危害。e) 接触电离辐射作业密封源和射线装置产生的电离辐射,根据作业工人接触的年有效剂量(E),参照GB 18871规定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分为四个级别,见表3。年有效剂量(E)的测量参照GBZ 128。表7 电离辐射作业分级年有效剂量(E)作业分级1/10剂量限值轻度危害3/10剂量限值中度危害1/2剂量限值重度危害剂量限值极度危害1.11.1.2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材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