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4303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一历史: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一历史: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一历史: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一历史: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1)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两大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宋代收精兵,三衙统兵,枢密院发兵,相互牵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布兵原则。削实权,削弱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实权,中央设二府三司,分管行政权、军政权、财权。地方上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有效地解决了地方和中央分权的斗争,使地方再没有能力威胁中央。宋代二府三司的设置,也使宰相变得可有可无

2、了。,(1)自秦以后,中国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皇帝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官员处理全国政务,从而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从隋唐时期到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变化,最能反映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变化。,(2)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到明清时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强化的过程。在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内部矛盾中,秦汉时期以来,一直到北宋时期,主要是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明清时期,承接前面的内容,侧重于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都反映了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这些变化,都清晰地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

3、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首先集中军权。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以及避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重演。 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于政的教训,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统一,但轻视军事和对武将过分防范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3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4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镇压地方割据势力和农民反抗,但边防空虚,导致边患迭起,时受辽、夏的侵扰。,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时首先解决兵权的直接原因是()

4、 A陈桥兵变的教训 B藩镇割据的教训 C辽国的军事威胁 D统一天下的需要,【解析】 此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宋太祖首先解决兵权,则要考虑直接作用于宋太祖的军事因素,那就是陈桥兵变,皇袍加身。这类题目简洁易懂,难度不大,近年各地考卷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平时学习要注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答案】 A,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比较,2(2008海南高考)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解析】 这句话的含义是讲刘邦希望通过分封诸侯

5、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假如没有通过皇帝的分封而称王的,天下共同讨伐他。B项错误,C、D两项不合题意。 【答案】 A,三、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全面认识 1形成与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隋唐时期,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宋朝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枢密院、计相;元朝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2特点:三省六部制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和完善的,体现了承上启下的特点;三省六部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于完备。 3影响:三省六部制使封

6、建官僚机构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2008高考宁夏文综卷)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注意材料中“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及题干中“记载尚有许多

7、”,表明本题的主题是唐代官府与大姓(士族)关系,且不是个案。可用排除法,门阀士族一直是唐代统治的基础,二者的关系应是既有矛盾又互相依赖,B项可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相关知识可排除;D项材料不能看出,地方割据需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诸多条件,且士族大姓可能在某些方面势力膨胀,威胁官府统治,但不一定具备割据的全部条件,D项也可排除。 【答案】 A,四、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同?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有何不同? 1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2.明朝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

8、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4(2009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解析】 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朱棣时,是皇帝为加强专制统治而建立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为防止可能威胁皇权,皇帝又设司礼监以牵制内阁。故答案选B。 【答案】 B,(2010山东省淄博市统考)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

9、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 (3)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图一为分封制,图二是西汉郡国并行示意图,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进。 【答案】 (1)在古代,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 (2)西周和西汉前期。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 (3)行省制度;山东归中书省

10、直接管辖。 (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2009广东单科)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 君主专制是指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军国大事由皇帝专断,从秦到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这是常态。所谓“特殊”情况则是指君主专制受到限制或制衡。清代

11、议政王大臣会议集体决策,对皇权形成极大限制。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2009广东文基)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B明C汉D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丞相制度的演变。秦朝中央设“三公”,开始设置丞相一职;汉承秦制,可见C、D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明初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至此存在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制被废除了;清朝以后不再设丞相职务,可见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09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 唐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

12、,进一步削弱相权,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由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构成,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各有分工,相互制衡,提高了工作效率,题干中“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精细分工,反映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显然可以排除,因为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是为了强化皇权;A可排除,因为三省六部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B可排除,因为并未剥夺相权,只是削弱了相权。 【答案】 C,4(2009浙江文综)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 掌握图中信息是关键。

13、从图中能发现地方机构中有“路”“州”“县”“知州”“通判”等字样,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该图反映的应是宋代地方机构示意图。故答案应选B。 【答案】 B,5(2009安徽文综)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解析】 由中的“行省”、中的“道”、中的“鲁”、“宋”等诸侯国、中的“郡”可以判断分别属于元、唐、春秋、秦朝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故选A。 【答案】 A,6(2009宁夏文综)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解析】 明太祖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14、,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故六部所掌主要是行政。 【答案】 B,7(2009上海单科)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 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到宋代得到发展,录取的名额有所增加,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符合题意。 【答案】 D,8(2008高考海南卷)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解析】 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A项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B项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置的军镇长官,C项错。宋朝在中央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