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94271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4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后练习(2)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的 )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 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 2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 居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A赢得了一战胜利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巩固了工农联盟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3 在苏联, 1928 年 1 公担稞麦可

2、分别交换35 米印花布、 75 公斤砂糖,到1952 年只能分别交 换 15 米印花布、 09 公斤砂糖; 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 ,牛肉价格为 成本的 50% , -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4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 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 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

3、上赶上别 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 苏维埃俄国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 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6 上个世纪 20 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 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 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 年代邓 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

4、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 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7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它“新”在 ( ) 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 年列宁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 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必须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货币流通, 私人市场

5、比我们强大,通 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42 卷 材料三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 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 暂时有需要的 除外 ) 。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 年( 节录 ) 请回答: (1) 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材料二中的“再后退”退到了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据材料三,指出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4) 依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苏、美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各有何

6、特点? 9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 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 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 评价的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体制 C 赫鲁晓夫改革 D 勃列日涅夫改革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本决定宣布后的一定期限内,除按照定额留存种子和新收获的个人消费以外,将全部 存储余粮上交给所在之乡。 材料二 (1) 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征收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2) 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办法征集的少(3)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 料、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

7、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中分别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材料一的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用材料二的政策取代材料一的政策 参考答案: 1 答案: A 解析:罗斯福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 C 、D 三项 不符合题意。 2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俄国于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排除A。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 斯大林时期的成就,排除B、D。从材料看,列宁这个言论应

8、该发表在俄国经济由严重破坏到开 始恢复之时, 也就是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之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巩固了工农联盟。 本题的正确是C。 3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 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 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 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 解体的一个重要原

9、因。本题材料所述正反映了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选D 项,其他 ABC三项说法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 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 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 “农产品过剩” “市 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 4 答案: D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列宁主张在革命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 5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和沙皇复辟 势力以及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叛乱和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 D项符合题意和 史实, A B C

10、三项都是措施而非目的。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一点在教材中有明确说明,须要 补充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除了有直接应对战争需要的被迫性之外,还有苏俄领导人 想将俄国由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主观设想。 6 答案: D 解析: 20 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对本国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但要总结其实质,就 得上升到哲学层面。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任何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石。 试题分析: 考点: 20 世纪各国的调整和改革 点评:本题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从整体上认识20 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调整和改革。 7

11、 答案: D 8 答案: (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地步:由商品交换退到私人买卖。 根本目的: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 内容:“公平竞争” 、避免盲目的竞争、解决劳资纠纷、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 核心措施:产业复兴法( 或工业复兴法) 。 (4) 特点:苏俄通过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美国是国家干预经济。 9 答案: B 10 答案: (1) 材料一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二是新经济政策。 (2) 在严酷战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战争使经济濒于破产,产业工人大量减少,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已经过时,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