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4198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 作者: 日期:第一章 诸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它研究动物心理,但主要研究人的心理。二、心理现象的内容: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人格):(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三、科学心理学建立的标志:1879年,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四、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基本原则:1、客观性

2、 2、发展性 3、实践性 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1)实验室实验法:在心理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进行实验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又叫现场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控制条件而进行心理实验的方法。3、问卷法:通过被调查者的书面回答来研究个体心理活动的方法。4、测验法(心理测验):根据预先制定的量表来测量人的智力和人格的方法。5、个案研究法:是搜集某个(某些)被试的各个方面资料,以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的方

3、法。)第二章 科学心理观一、 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理解: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否则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二、概念理解: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其基功能是接受、整合并传递信息。2、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3、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它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条件反射:有机体在后天习得的反射。这些条件反射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如“望梅止渴”。5、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的先天

4、性反射。如:当手碰到很烫的物体会马上拿开。(1)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2)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6、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所特有的。第三章 感觉、知觉一、感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概念理解:(1)感受性 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 感觉阈限 是指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度量感觉能力的尺度。 (3)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

5、4)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6)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7)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不会立刻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 (8)第一印象: 与陌生人初次接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主要依据(对方外部特征的直接影响,间接信息的间接影响 (9)晕轮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某种印象之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它方面特征。 (10)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 (11)刻板效应: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所持有的固定看法。三、感受性的

6、变化和发展规律: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二)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同时对比 2、先后对比)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一)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每一种感觉均会受到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一种感觉丧失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会有所提高,已获得由于这种感觉丧失而不能获得的信息,起到补偿作用。(三)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彩色感觉最容易引起联觉。四、知觉得基本特性和种类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1)定义:知觉者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7、(2)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相对关系,可以相互转换2、知觉的整体性 定义:是指在刺激条件不完备时知觉者仍然对事物保持完整的认识。注:对事物部分的辨认有时依赖于整体,但事物的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3、知觉的理解性 定义: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的特性揭示出来。影响因素:人的知识经验、知觉经验、言语指导(导游对某些自然景物的介绍)4、知觉的恒常性(1)定义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2)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声音恒常性)知觉的分类:(一)物体知觉1、时间

8、知觉 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周期性的反应。形式: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对时间的预测 2、空间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或位移速度的反映。(二)社会知觉 1、他人知觉(1)定义: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感知他人的外部特征,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判断他人的心理特征,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2)他人知觉偏差 :1) 第一印象 与陌生人初次接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主要依据(对方外部特征的直接影响 间接信息的间接影响)2)晕轮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某种印象 之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它方面特征。3)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

9、息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4)刻板效应: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所持有的固定看法。2、自我知觉 1、定义: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活动的知觉。2、正确自我知觉形成的主要条件((1)以人为 (2)自我反思 ) 3、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五、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观察的定义: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较为持久的知觉。二、观察的品质(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精确性三、观察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察态度 2、使学生懂得良好观察的条件(1)目的和任务(2)计划的周密性(3)有关的知识储备 (4)观察记录(5)观察后对材料进行整理 ) 3、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

10、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1)适当的观察方式(2)多种感官同时进行(3)充分应用已有经验 (4)多层次、多角度) 四、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感知特点: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等形式五、提高社会知觉能力,完成教书育人任务(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 2、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 3、消除刻板印象 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第四章 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1、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重现)二、记忆的种类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也称表象记忆。2)运动记忆: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

11、为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以个人经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4)词语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2、根据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可分为:(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1)定义:是指外界刺激信息通过感官时,按输入刺激信息的原样,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暂留的过程。2)特点 : 保留刺激信息物理特征,鲜明的形象性 保留时间短暂(视觉:0.250.5秒,听觉:24秒 记忆容量较小全部报告法:5个左右;部分报告法:9个左右)(2)短时记忆 1)定义:信息在头脑中保持只有1分钟左右的记忆。2)特点:保持时间较短(几秒至1分钟左右)容量有限(

12、72个组块)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也存在视觉编码 (3)长时记忆 1)定义:是指信息保持1分钟以上,仍至终身的记忆。2)特点:保持时间长(1分钟终生) 容量大,几乎无限制 信息的存储主要通过短时记忆中精细复述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四、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的重要性,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五、识记、复习的策略1、记忆策略概念 根据一定目的,对记忆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控。2、识记策略(有目的的识记、先理解后识记、识记与操作相结合、保持良好

13、的情绪、保持良好注意状态)3、复习的策略 (1)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要运用尝试回忆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复习,其中尝试回忆的时间比例要长一些。 (2)边复习边思考:复习时学生一定认真阅读教科书,重点之处反复阅读。要边阅读边思考。(3)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一、思维与想象概念: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 、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2、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表象是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形象。二、概念理解:1、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

14、脑中构建新表象的过程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3、幻想: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的想象。(1、科学幻想: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有一定科学成分,可能成为现实2、理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3、空想:违反客观规律、不能实现)4、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和价值的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三、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阶段。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二阶段是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3、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4、检验假设: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是检验假设。四、影响

15、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动机强度、知觉情境、思维定势、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解决问题的策略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知识经验、人格)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定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3对学生进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对每个问题都力图寻求多种答案;与有创造性个性的人接触;大胆幻想、猜测和假设;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活动,培养其韧性和恒心4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5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第六章、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1、由客观事物引起,并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