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94131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细节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 作者: 日期:关注细节 绽放活力对于美术而言,减负到底减什么?在平时的美术课上,老师会想方设法采用多媒体、制作有趣的教具,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快乐并享受艺术的魅力!那么学生的负担来自于哪里呢?我觉得可能是要求每个学生每次带好并带齐美术工具,如各种各样的彩色笔、手工材料等等。按照教材的要求,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收集,这对于孩子来说可谓是一种负担,那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我认为,常用的绘画工具是必须准备好的,这需要家长配合为孩子购买,如果是其他手工材料的话,尽量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可以废物再利用的材料,并使他们形

2、成良好的收集习惯。每次上完美术课都请学生把下一次上课需要的工具抄在书上,提前准备好,以保证孩子在课堂上尽情参与。兴趣浙江 董爱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几乎都喜欢音乐,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种现状是否表明,音乐课给他们增加了负担。音乐课要减负吗?如何减负?笔者总结了几年来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音乐课在某些方面给学生造成负担的原因,以及某些学校音乐课减负的必要性。一、音乐课在生理上给学生造成的负担1器乐演奏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口琴、竖笛恐怕是中学相当普遍的教学用具,它的优点我们可以说一大堆,不再累赘。我这里要建议的是,在课堂上要尽量减少器乐的集体练习时间,否则学生就没

3、有兴趣了。问及原因学生会说“我头昏脑胀,耳朵受不了”。的确如此,口琴对学生的耳朵伤害还小一点,竖笛就不行了,特别是初学者漏气和超音量造成的音响,无异于沙石堆上拉铁锨,极难听,耳朵难受,心里更难受。笔者在器乐教学中集体练习的次数较少,时间较短,而且打开所有的门窗,让学生隔开一个位置坐,以此来减轻噪音对学生生理上的伤害。2歌唱教学对学生嗓子的损害中学生处于变声期,一定要注意变声期卫生,这一点每个老师都是知道的,但一到课堂上就易忘记。不信你可以随意翻看一个唱歌教学的教案。总是先发声练习复习歌曲学习新歌唱歌谱歌谱难点解决朗读歌词学唱歌词。初步学会这首歌曲后有的老师还要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想想这么多环节

4、,用嗓子就很多了。如果有的老师再不注意让学生用轻柔声演唱,学生嗓子的疲劳程度可想而知,课堂上的干咳声会此起彼伏。笔者以为,学好一首歌曲分三、四堂课完全是可以的,比如在课前,课中、或者本节课内容学习的最后几分钟,有意无意地让学生听,效果相当好。为什么电视插曲学生记得牢,记得准而且那么喜欢它。难道我们教材上的经典歌曲不及电视插曲吗?非也,主要是接受新事物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一“生”、二“熟”、三“爱”、四“迷”。分散歌曲的学习时间也许有点支离破碎之感,但学习的目的一定可以达到。二、音乐课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的负担很多音乐老师会说,音乐课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后作业,听完课就没有事了,学生怎么还不喜欢上音乐课

5、。这主要是,音乐课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教学环境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负担有一节音乐课,老师引导学生欣赏琵琶曲大浪淘沙,讲到兴头上,老师像是在提问又像是在自语:“那起伏的旋律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色呢?”一学生抢嘴道:“像空中乱云翻滚。”教师听罢,脸色一沉,讥讽道:“就你神气!也不想想这首曲子的曲名是什么,是大一浪一淘一沙!难道乱云是可以淘沙的吗?信口开河。”像上面这样紧张的教学环境,恐怕学生再也不敢“乱说”了,再也不敢提出异议了。提倡创新教育,必须让学生在和谐、活泼、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使学生回答错了,老师决不能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要使

6、学生上课有种“安全”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造就温馨的课堂气氛,对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尤为重要。2音乐素质的个体评价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素质教育已深入到了方方面面,但很多学校评价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还是以成绩为标准。浙江教育报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位小学生考试只有55分,老师很爽快地告诉他现在可以借给他5分,拿回去好在父母那里过关,但是将来这5分一定得还。期末考试他的成绩是85分,并且真的去还老师的5分。上面的事例说明,分数在学生的心上还是很重要的。既然分数只是一种手段,音乐老师又有充分利用这个手段的条件,为什么不用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比如你可告诉他,你上课的学习态度好,老师给你加分;你音

7、乐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很主动积极,老师给你加分;你的学习意志很让老师佩服,老师给你加分如此的宽容、体谅,即使有的学生成绩不高,他也不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情感能提高个体参与生活事件的能力”。况且,音乐教育也不纯粹是音乐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让每个学生的音乐都得到发展,它还肩负着培养和发现潜在的其他方面的能量,它肩负着和其他学科同样的任务,那就是,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的“机灵点”。音乐老师们,请你用手中的这点“权力”,多给他们点鼓励,多给他们点赞赏,而不要让学生自认为自己的“音乐细胞”少,而讨厌或放弃这门课的学习。三、专业化给学生造成的负担1教学要求中的过分

8、专业化、技术化给学生造成的负担。如果有这样一节音乐课,学生的合唱水平已达到了和专业团体相差无几的程度,我不会感到特别的欣喜,特别的振奋。这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快乐和其他方面的内容为代价换来的。有一句话很中肯,“普通的艺术教育,像鸽子一样能够自由飞翔就行了。不要去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以专业艺术标准去要求规范学生。”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在性质上最本质的含义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心理及情感基础。”让学生少些负担,多些兴趣,这也是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2音乐教学的模式化给学生造成的负担很多老师备课,在写教学目标这一栏时,大都使用“使学生”,“理解”“感受”等役使动词

9、和描述心理过程以及内隐体验的动词。这样的目标我们是站在老师的角度陈述的,实际上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站在学生的基础能力上审视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学生学习行为结果能达到的某种要求或标准。就师生问好,什么形式都有:吹奏的、齐唱的、分声部合唱的。但一种模式,问候三年,也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且效果会越来越差。老师完全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而采取其他方式,比如,笔者在教学友谊地久天长这一首歌时,从第一个同学走进教室起,我跟着伴奏音乐,对他而歌。他边走向自己的位置上,边微笑,听我演唱。后面的同学已加紧了脚步,都如此表情,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地,

10、认真地听我演唱。演唱完毕,学生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我们就要毕业了下面我们就学习友谊地久天长”。如此的开头,你可以想到达一节课已成功了一半。课内小结也是大有讲究的。不要总是这节课我们学了。你可以问学生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总结。没有必要小结时就不小结,或者也可以在课中根据要求掌握的内容,把它先小结好。有意无意地在高潮或悬念中结束,让学生回味无穷,等着“下回分解”。关于音乐课的减负问题,笔者粗浅地谈了以上三点看法。它肯定有待于完善,敬请同行专家给以批评指正。体育课“减负”,减的是什么? 在目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均纷纷要求减轻广大学生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

11、让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空间,还广大学生一个健康、愉快的童年生活。在此大环境下,各学科均响应上级号召,纷纷给学生“减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课外作业量,把课外作业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但同时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布置的作业经精心设计,做到“精”“准”“优”,从而使“减负”之下能“提质”。但体育课是否既能“减负“又能“提质”呢?如果能,又应“减”些什么呢?本人以为,体育课也能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提出“减负”精神,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应“减”什么呢?首先,给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减负”。体育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健康融洽的师生感情,对学生要

12、和蔼友爱,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上课既要严格又要有幽默感,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乐于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还应朝气蓬勃、精神饱满、有健美的体魄、良好的形象,得体的言行,使学生从热爱教师开始进而热爱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情感“减负”,自然上体育课就会自觉积极地学习、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优化,练习方法上为学生“减负”。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领会新教材的精神,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内容的练习方法,多采用丰富多彩又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练习方法,使广大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身体,提高了

13、身体素质,真正为学生在练习方法上“减负”。再者,要为学生在教学评价上“减负”。过去,体育课对学生的评定项目较多,也较繁复;既有理论考试、又有各项素质的达标测试、还有各项技术能力的考评,往往使学生综合成绩很不理想,虽经学生努力,成绩还是不能提高,久而久之,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心,使其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动力,从而发展到不愿上体育课,不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应从评价上为学生“减负”,减轻学生负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刺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总之,体育课是有“负”可“减”的,而且是应该的,只要广大体育教师能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其精神,贯彻落实其要求,必能彻彻实实为

14、广大学生“减负”但又能实现“提质”的美好目标。“减负”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一起行动起来,为实现“减负”“提质”而努力。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游戏 ,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_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 差,教学观念、教学手

15、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去教学,使学生练而无劲。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学习兴趣。 _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我们就要给学生添点“兴”,要为学生的体育课“减负”。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快乐式教学。快乐式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其特点为:1、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融洽的师生 情感,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2,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