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4125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自己) 作者: 日期: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成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 九台市苇子沟镇中心校尹海英2012年5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我们的校本教研正在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之所以开展此项研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无效性而言的。经过课堂观察,我们对课堂教学存在的现象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如下:现象一:课堂上教师只关注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个体学生发展。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课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

2、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现象二:课堂上好学生唱主角,学困生只是陪衬。如今的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反应快的学生十分活跃,而个别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背书、记笔记,不知道如何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一节课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改变教学方式,就会出现好学生越来越好,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能越来越差的局面,分析原因: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忽视学困生的学习。现象三:练习、作业整齐划一。全班学生都做同样类型和难度的练习和作业,既没有反映出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又没有反映出

3、学生不同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致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做完,而学困生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课堂上“一刀切”的方法,对学生真的很不公平,还会降低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原因:教学中教师不能正视学生间的差异,训练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那么针对课堂存在的现象,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校本研究,研究中我们认识到:“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即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后我们在研究中一致认为: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才能有效构建高效课堂。我们的具体做法为: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程和传统课程理念的根本区别。“以学生为

4、中心”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发展上都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也就是说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更要获得能力的发展,包括思维、表达、观察、合作等能力,在品德上也要获得发展等。如果教师仅为了片面追求成绩,把学生训练成能够自如遨游题海、从容应对考试的“能工巧匠”。那么那些单从成绩看上去的所谓“差生”,就会在反复的演练中,对学习本能的好奇渐渐消失了,灵感的源头枯竭了,想象的翅膀折断了,这样,就会有一道无形的围墙圈住了我们的孩子,学生会从“怕学”到“厌学”,最后甚至于“逃学”,这种恶性循环无疑是悲哀的,而那些成绩较好的孩子也只成为了

5、一台具有高超解题能力和应试本领的机器。此外,新课程关注的是“教如何更好的为学服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教和学是不可分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并认为任何忽视或无视学生的教学都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特别要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重点要放在“目标”上,人人学会才是目标。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精心做好课前设计。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要备学生。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案

6、设计中,我们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充分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使教师的教学方案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做到了以学导教,以教促学。特别注意要分层确定合理的目标。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经过努力,“跳一跳,够得着”,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

7、的内驱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三、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布置有层次的练习和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要根据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特点布置具有个性化的练习和作业,以此开发学生多元潜能。教师要根据分层目标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和作业。我们有的老师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和作业,如基础题:主要是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下要保底,即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落实基本知识点,以基础性练习为主。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学困生尽量要减少练习量;发展题:以中等生为主,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题目训练,也要提供提高能力的训练题目,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跳一跳争取更大的

8、进步;创造题: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提高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老师为了照顾差异安排了必做题和选做题。例如,我们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经过组内研究设计了如下作业:1、 再次朗读课文,并背诵。(必做)2、 以下四道习题任选其一完成。 1)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关于太阳的相关科学知识; 2)把今天学的寓言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3)搜集有关太阳的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4)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以上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自主选择作业,既保证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

9、到有差异的发展。四、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谐氛围中激发学生思考。英国全纳教育的发起者之一托尼布思认为:全纳教育是要促进所有儿童的参与,不排斥任何人。教师在课堂中眼中要有学生,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法国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首先,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信心。要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做能做的事,回答能回答的问题,力求让大家畅所欲言,为学生创造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思考,使其创造力得到发挥。这样一来,他会越学越有信心。要

10、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随便或过早作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匆忙下结论,必须给学生提供 “再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师要有换一种思维视角考虑问题的能力,善于把纷繁的感性现象上升为教育智慧,善于触摸孩子情绪的温度,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善于发现谬误中蕴含的新奇,荒谬中包含的合理,并注意给他们创设陈述已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新知,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真正“让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勇气敢于表达。 其次,要赏识学生让孩子得到鼓励。 教师应采取赏识教育的方法,多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学生,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

11、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学生的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和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关心爱护学生,不要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学生间有效合作。有人说:“学生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和协调,使各层学生发展所长、互相弥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形成合作学习的气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

12、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苹果”等词语,有的孩子早在学前班的时候就已经烂熟于心了,而有的孩子还根本不认识、不会读。于是,有的老师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时,改变了一遍遍反复读记的那种令知识水平较高的孩子乏味的教学模式,而是让没学过这个词语的孩子去跟知识水平高的孩子结成学习伙伴,推行“小老师”合作学习的方式,由知识水平高的的学生教会不会的学生,并在课堂上及时展示孩子们的“学”和“教”的过程及方法。这

13、样,孩子们没有思想压力,学得轻松、活泼、投入,使学生的差异成为了顺利完成学习内容、体验成功乐趣的助推剂,最大限度地面向了全体学生、照顾了差异。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多元教学评价多元评价具有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它区别于传统的整齐划一、着眼于全班学生的相互比较,而是以对不同层次学生那种具有适应性、挑战性的不同标准,来衡量各层次学生,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次目标及递进的情况。采取分层多维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既要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

14、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有针对性、有艺术性的评价,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重要前提。评价方法要恰当。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带去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教学内容以鼓励、表扬等积极地评价为主,要具体化、多样化,并且有针对性。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努力方向。评价要灵活。在多样性和特殊需要的课

15、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灵活性。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肯定存在不同特点,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兴趣等不同差异,因材施教,科学评价,尤其应该多用纵向评价,发展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这样也能使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断地取得成功。比如一名学生通过努力在考试中取得了65分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如果与全班同学横向比较,就不算是好成绩,但如果与他前一次的45分的成绩比较,就会发现他有了较大进步,值得表扬。纵向比较也会使这名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自身更加努力。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作业、考试题中可有不同的要求,如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既满足优等生的需求,又符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需要,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在考试时,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相应程度的测试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客观的学习评价,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允许第二次考试。这样的考试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才能较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