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热点主题练(一)植被(20200812125232)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93937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2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热点主题练(一)植被(2020081212523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热点主题练(一)植被(2020081212523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热点主题练(一)植被(202008121252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热点主题练(一)植被(202008121252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热点主题练 热点主题 ( 一)植被 一、选择题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 农业生态区。 图 1 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 2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 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 题。 1图 1 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2 中 I 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积温高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D年太阳辐射量多 3与 I 、曲线相比,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

2、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解析: 1.C2.D3.B第 1 题,图 1 中华北平原西部、北部山区,森林分布广,代表 森林生态区的是乙。从森林区向内陆,降水少,为草原生态区,对应丙。平原地区对应的甲 是农业生态区,分别是乙、丙、甲,C对。 A、 B、D错。第 2 题,图 2 中有两个峰值的曲线 是农业生态区,6 月份较低,是因作物收获。冬季林地植被覆盖率较草地高。曲线I 是草 原生态区、 是森林生态区。 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 2 中 I 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 征有降水少,年太阳辐射量多,D 对。积温较少,年降水量少,年平均风力较大,A 、B、C 错。第 3 题,结合上题分析,与I

3、 、曲线相比,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作 物成熟收割,导致6 月份植被覆盖率下降,B对。与草场过度放牧、副高逐渐北移、夏季降 水增加等因素无关,A、C、D错。 下图示意我国主要植被带( 代表 ) 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读图完成45 题。 4最有可能代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B CD 5图中沿箭头所示方向( ) A水分递增B热量递增 C热量递增、水分递减D热量递减、水分递增 解析:4.B5.B第 4 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变化规律一 致; 我国由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可能代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选 B正

4、确。 第 5 题,图中箭头所示由冷到热的 变化,即热量递增方向。选B正确。 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 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 图 1) 及林树下线1999 年和 2009 年分布变 化( 图 2) 。回答 67 题。 6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压B气温 C水分D光照 7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 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 C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 D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

5、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 解析: 6.C7.C第 6 题,森林耗水量大,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水分条件适宜,森林便可生长,C对。气压、气温、光照不是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A、 B、D 错。第 7 题,该山区林树下线海拔南坡高于北坡,因为北坡为阴坡,比南坡水分条件 好,所以分布海拔低,A错误。西坡低于东坡,B错误。东南坡高于西北坡,因为西北坡为 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C正确。 2009 年,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说明西南坡水分条件比 东北坡差, D错误。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 ”,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 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

6、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 道景观, 据此完成89 题。 8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9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解析: 8.A9.B第 8 题,读图分析可知,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 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答案选A。第 9 题,浙江湖州位于我国 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辽宁丹东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

7、风气 候,由于丹东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观赏期较短,故答案选B项。 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示意老秃顶子 北坡植物群落、 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据此回答10 11 题。 10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苔原带D高山冰雪带 11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 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解析: 10.B11.D第 10 题,据图可知,由于该山海

8、拔较低,因此不会出现苔原带和 冰雪带, 据材料知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 变化,因此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A错误, B正确。故选B。第 11 题, 据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可知,高山草甸带以下依次为灌木、乔木,1167 米以上植被遮蔽少, 光照更充足,因此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 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故选D 。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 纬度地区。山地不同坡向的热量、降水、光照、坡地面积等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 种的丰富度产生影

9、响。 材料二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图、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序号海拔范围面积 (km 2) 1 100 51407.8 2 100 300 53971.5 3 300 500 74440.0 4 500 700 8641.8 5 700 900 7338.5 6 9001100 12217.8 7 1100 1300 1572.8 8 1300 1500 1138.8 9 1500 1097.3 (1) 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2) 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3) 分析湖南省1500 米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

10、度低的原因。 (4) 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 题,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要从变化趋势、最大值两 方面。规律是呈单峰曲线变化。或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海拔500 米 600 米左 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500 米 600 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500 米 600 米以 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第(2) 题,表中数值海拔高度间隔相同,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 为 300 500 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300500 米。 第 (3) 题,1500 米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 水

11、热条件较差。 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 所以物种丰富度低。第( 4) 题,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是气温、降水因素。南坡为阳坡,光 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物种丰富度高。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 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 答案: (1)( 呈单峰曲线变化,) 海拔 500 米(或 600 米) 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500 米( 或 600 米 ) 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500 米( 或 600 米) 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 若答出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可得分) (2) 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300500 米。 依据: 表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

12、500 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 (3) 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 富度也低。 (4) 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物种丰富度高; 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 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 ”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 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如图 ) 。研 究还表明, 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 影响

13、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 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 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 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 考察队还发现, 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 试分析其原因。 (4) 伊犁河谷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简述伊犁河谷发展种植业的主要 优势自然条件。 解析: 第(1) 题,根据图示图例及坐标信息,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 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

14、加下降 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第(2) 题,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 海拔高度, 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 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 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 机碳积累量较高。第( 3)题,与内蒙古牧区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伊犁河谷降水 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较高,人类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 流失少。第 (4) 题,伊犁河谷发展种植业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等方面。其中突出优势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案: (1) 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下 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 小。 (2) 特点: 土壤有机碳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波状增加。原因: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 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3) 与内蒙古牧区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土地生产力高,草场、森林等 植被茂盛, 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高海拔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 机碳的流失少。 (4) 伊犁河谷地域辽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雨热同期,气候较湿润,河流灌溉水源 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