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习试(含答案)(46)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93926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0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习试(含答案)(46)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习试(含答案)(46)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习试(含答案)(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习试(含答案)(46)(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复习试题(含答 案) 问题情境:如图 1,/AB CD , 128PAB , 124PCD , 求APC 的度数小 明的思路是过点P作/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APC (1)按照小明的思路,写出推算过程,求APC的度数 (2)问题迁移:如图 2,/AB CD ,点P在射线OM上运动,记PAB, PCD ,当点P在B、D两点之间运动时,问 APC与 、之间有何数量 关系?请说明理由 (3)在( 2)的条件下,当点P在线段 OB 上时,请直接写出APC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 (1) 108; (2) APC= + , 理由见解析; (3) AP

2、C= - 【解析】 【分析】 (1) 过P作 PEAB, 先推出 PEABCD, 再通过平行线性质可求出APC; (2)过 P 作 PEAB 交 AC 于 E,先推出 ABPEDC,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 质得出 =APE,=CPE,即可得出答案; (3)过点 P 作 PEAB 交 OA 于点 E,同( 2)中方法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 =APE,= CPE,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 (1)过点 P 作 PEAB, ABCD, PEABCD, A+ APE=180 ,C+ CPE=180 , PAB=128 ,PCD=124 , APE=52 ,CPE=56 , APC=APE+CPE=108

3、; (2)APC= +理由如下: 如图 2,过 P 作 PEAB 交 AC 于 E, ABCD, ABPECD, =APE,= CPE, APC=APE+CPE=+; (3)APC= -理由如下: 过点 P 作 PEAB 交 OA 于点 E, 同(2)可得,=APE,=CPE, APC=CPE-AP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公理,解题的关键是过拐点作平行线,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52 AB CD,点 P 为直线 AB ,CD 所确定的平面内的一点 (1)如图 1,写出 APC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 2,写出 APC 、A、C 之间的数量关

4、系,并证明; (3)如图 3,点 E 在射线 BA 上,过点 E 作 EFPC,作PEGPEF, 点 G 在直线 CD 上,作 BEG 的平分线 EH 交 PC 于点 H,若APC 30 , PAB140 ,求PEH 的度数 【答案】 (1)A+C+APC360 ,证明详见解析;(2)APC A- C,证明详见解析;(3)55 【解析】 【分析】 (1)首先过点 P 作 PQAB,结合题意得出 ABPQCD,然后由 “两 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进一步分析即可证得 A+ C+APC360 ; (2)作 PQAB,结合题意得出 ABPQ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 角相等 ”进一步分析即可证得

5、APCA- C; (3)由( 2)知, APCPAB- PCD,先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 BEF PQB110 ,然后进一步得出 PEG 1 2 FEG,GEH 1 2 BEG,最 后根据 PEHPEG- GEH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A+ C+APC360 ,证明如下: 如图 1 所示,过点 P 作 PQAB, A+APQ 180 , 又ABCD, PQCD, C+CPQ180, A+APQ+ C+ CPQ360 , 即A+C+ APC360 ; (2)APCA- C,证明如下: 如图 2 所示,过点 P 作 PQAB, AAPQ, ABCD, PQCD, CCPQ, APCAPQ -

6、CPQ, APCA- C; (3)由( 2)知, APCPAB- PCD, APC30,PAB140 , PCD110 , ABCD, PQBPCD110 , EFPC, BEFPQB110 , PEGPEF, PEG 1 2 FEG, EH 平分BEG, GEH 1 2 BEG, PEHPEG- GEH 1 2 FEG- 1 2 BEG 1 2 BEF 5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平行线性质与角平分线性质求角度的综合运用,熟练掌 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 53 如图, CDAB 于 D,点 F 是 BC 上任意一点, FEAB 于 E1 2,365 ,求ACB 的度数,请阅读下面解答过

7、程并补全所空内容 解:因为 CDAB,FEAB (已知) 所以BEFBDC90 () 所以 EFDC () 所以2() 又因为 21(已知) 所以1() 所以 DGBC () 所以3() 又因为 365 (已知) ,所以 ACB 【答案】 详情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由 FE与 CD 都与 AB 垂直得到 EF平行于 CD,利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等”得到2BCD,根据 12 进一步通过等量代换得到1BCD, 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到 DG 与 BC 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相等”得到3ACB,即可求出 ACB 的度数 【详解】 CDAB,FEAB(已知) BEFBDC

8、90(垂直定义) EFD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1(已知) 1DCB(等量代换) DG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65(已知) ACB65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 键. 54 如图,已知 12,DEBC,AB BC,求证: A3. 证明: DEBC,AB BC(已知) DEC= ABC=90 ( ) DEAB (_ _ ) 2=_ (_ _) 1(_ _) 又12(_) A3(_) 【答案】 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由垂直的定义可得 DEC=

9、 ABC=90 ,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到 DE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 2= 3,1A,运用等量代换即可得 A 3. 【详解】 证明: DEBC,ABBC(已知) DEC= ABC=90 (垂直的定义 ) DE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又 12(已知) A3(等量代换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熟练掌握平行线中的三线八角之间的关系是 解题的关键 . 55 如图, AB CD,BE 和 DF 相交于点 E (1)若B110 ,D145 ,求BEF 的度数; (2)猜想 B,D,BEF

10、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 (1)BEF75 ; (2)BBEF+D180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过 E作 EGAB,依据 ABCD,即可得到 GECD,依据平行线的 性质,即可得到 BED 的度数,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BEF的度数; (2) 过 E作 EGAB,依据 ABCD,即可得到 GECD,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 得到B+BED+ D360 ,根据 BEF=180 -BED 即可得 B BEF+D180 【详解】 (1)如图,过 E作 EGAB, ABCD, GECD, B+BEG180 ,D+ DEG180 , B110 ,D145 , BEG=70 ,DEG

11、=35 , BEDBEG+DEG=105 , BEF18010575; (2)BBEF+D180 如图,过 E 作 EGAB, ABCD, GECD, B+BEG180,D+ DEG180, B+BED+D360, 又BED180 BEF, B+180 BEF+D360 , BBEF+D180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56 将含有 30 角的直角三角板( A30 )和直尺按如图方式摆放, 已知135 ,则2_ 【答案】 25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 1L

12、BC,2ABC,ABL60,即可求 出答案 . 【详解】 过点 B 作 BCMN ,如图所示: MN KH, BCKL, 1LBC, 又135, LBC35, 又BCMN , 2ABC, 又A30, ABL60 又ABLLBC+ABC, ABC603525, 265 故答案为 6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 等. 57 完成下列证明 . 如图,点D,E,F 分别在线段 BC ,AB ,AC 上, 12, 23180 . 求证:180ABC. 证明:l= 2, / /ABDF (_). 4B (_). 23180 , / /DEAC (_)

13、. 1A (_) , 24180C (_) , 180ABC. 【答案】 见详解 .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性质,结合图中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证明:l= 2, / /AB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3180 , / /DEAC (同 旁 内 角 互 补 ,两 直 线 平 行). 1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4180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80AB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以及性质,结合图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关系是解 题的关键 . 58 保留画图痕迹,并回答问题:如图,点P在MON 的内部

14、. (1)过点P画/ /PAON ,交OM于点 A;. (2) 过点P画PB ON,交ON于点B; (3)填空:若70MON,则PAM_ ,BPA_. 【答案】 (1)见详解; (2)见详解; (3)PAM=70 ,BPA=90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画法进行画图即可 (2)根据垂线的画法过P 点画垂直即可 (3)根据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可得出 PAM 的度数, 再根据两直线平 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出BPA 的度数 . 【详解】 (1)如图所示: PA 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 PB 即为所求 (3)/ /PA ON , 70MON PAM=70 PBON PBO=90

15、 BPA=180 90 =9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并正确作图是解题的关键. 59 如图,已知/ /EFAD , / /ADBC,CE平分BCF ,130DAC , 15FEC,求ACF 的度数 【答案】 20 【解析】 【分析】 先根据/ /ADBC求出50ACB,再根据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 30BCF ,利用 ACFACBBCF即可求解 【详解】 解:/ /ADBC, 180ACBDAC . 130DAC, 50ACB. / /EFAD ,/ /ADBC, / /EFBC , 15BCEFEC. 又CE平分BCF , 230BCFBCE, 20ACFACBBCF 【点睛】 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