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0司马光1_苏教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93663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0司马光1_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0司马光1_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0司马光1_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0司马光1_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页/共5页 10 司马光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 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 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 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 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 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 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

2、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 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 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一、说教材。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 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 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 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 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 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 又称“教师”为“教员”

3、。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 文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 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 第2页/共5页 在花园里玩, 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而司马 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 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 沉着勇敢, 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 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依据新课程标准,结 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

4、话,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 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 巩固了所学的材料, 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二、说目 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 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 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

5、慌, 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 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第3页/共5页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 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 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 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 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 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 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 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 自然段,解决第 一个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 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 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第4页/共5页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 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

7、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 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 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 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 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 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 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

8、以看出 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 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 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 ,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 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 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 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第5页/共5页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 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 一目了然, 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 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