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师石河子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4192985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师石河子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师石河子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师石河子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师石河子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师石河子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师石河子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师石河子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师石河子市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 作者: 日期:八师石河子市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2007-1-9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师市经济和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中商品与服务交换的载体行业,研究制定师市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意义重大,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平衡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好两种资源;有利于引导消费、扩大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生产,加快流通速度,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繁荣。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和完善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意义。 一、发

2、展基础 “十五”期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商贸流通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作用日趋显著,已成为促进师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在全力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繁荣城乡市场、内外贸一体化、两个市场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2005年,师市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 30.2亿元,较2000年增长1.27倍,“十五”时期实现了年平均增长16.1 %,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33.8 %上升到2005年的 38.5 %,有力地拉动师市经济增长 。其中第三产业中的商贸业2005年实现增加值 6.

3、2亿元,较2000年增长67.83 %,年平均递增11%,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年平均递增15.6%。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商品市场建设卓有成效,“十五”时期本着“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商品市场建设。2005年已建成各类商品市场58个,比2000年增加了11个,年交易额为8.2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95%,年平均递增14.3%。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新建5个、改造2个,工业消费品市场新建2个、改造1个,农副产品市场新建2个、改造3个,其他市场新建2个。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各团场的商品市场体系。“十五”期间按照“巩固现有,着眼未来”的原则,以市

4、场化为方向,积极有效地开展了资产重组工作,西部银力、西部农资、西部果蔬、西部种业、爱家超市、天扬超市等一批商贸流通企业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壮大。一些企业在新型业态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推进了师市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的形成。市场整治和规范工作进一步深入,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场食品安全度得到提高,“三绿工程”开始起步。“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师市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贸易形式多样化,贸易总量快速增加,贸易覆盖达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完成外贸进出值 1.2亿美元,年均增长16.9%。其中外贸出口4500万美元,年均增长16.9%。外贸进出

5、口额对师市经济的依存度为12%。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进展,引资规模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康师傅、旺旺、娃哈哈、雨润、雄峰、弘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师市,促进了食品、纺织行业结构的改造升级,形成了食品、纺织行业的新优势,五年累计招商引资62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比“九五”增长7.5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迈出新步伐,天业、天宏、正义、银力等一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外外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和办厂。已初步形成了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十五”期间,师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城市团场二元化结构特征明显;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不

6、高;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还有待于规范;外贸出口商品品种少、附加值低;外贸企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师市国民经济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融合趋势的进一步明显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相互融通速度加快的新形势,师市商贸流通业必须强化适应国内外发展变化,千方百计的抓住各种机遇,迎接挑战,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商品结构,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快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以提升师市商贸流通业的总体规模和运行质量。 “十一五”规划期间

7、,国家、自治区、兵团、师市大的环境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确定,这对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商贸流通业面临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国家对商贸流通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政策,自治区、兵团又把师市作为重点发展地区,有利于通过政策扶持做大做强师市商贸业。二是师市商贸流通业网络健全,市区团场现有商业网点1.06万个,具备加快发展的物资基础。特别在促进屯垦戍边新农场的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推动团场流通业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具备了条件。三是师市消费群体相对集中,有人口64万人,随着师市经济的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增加,也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加快发展。同时

8、也面临二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商贸流通业网点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和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有待于通过商业网点规划和结构性资源配置和调整。二是现代化水平不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于商业少,市场标准化管理不到位,企业辐射能力不强,跨国、跨省经营少,急需培育具有具有大跨度的集团企业,以适应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综上分析,师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既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总揽商贸流通业发展全局,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加快对外开放,努力扩大市场,在

9、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一定能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助推农业产业化和团场城镇化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健全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拉动内需、规范商品交易行为、推进流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积极实施“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战略,推动师市商贸流通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服务全局。充分发挥商贸流通的先导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创造和

10、谐社会作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扩大消费、增加出口、促进就业等问题,按照市场化新要求,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三绿”工程建设,积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打击违法经营,树立诚信意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创造良好环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3)坚持市场化方向。消除阻碍统一市场形成的各种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大做强师市商贸流通业。 (4)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经济融合的趋势,全面统筹对外开放,正确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实施贸工农一

11、体化战略,扩大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统筹市区、中心团场和小城镇商品流通的协调发展。既注重规模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实现师市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适应师市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到“十一五”未的2010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年均保持增长10%,2010年力争批发零售业对GDP 的贡献率达到10%,发展连锁经营网点800个,连锁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5%提高到50%。连锁经营销售额达到14亿元,商品电子商务普及率15 %,商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2005年1%提高到5%,“十一五”期间培育

12、1个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2-3家年销售额10亿元的企业集团;改造、升级3个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1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电子商务试点,培育绿色批发市场2个、零售市场3个,通过对商贸流通产业升级整合,建立起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商贸流通网络,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龙头企业优势明显,专业市场具有特色,商贸流通领域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商贸流通业社会信用的框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使之覆盖北疆,辐射全国,渗透中亚。进一步提高商贸流

13、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五”期间,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师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外贸易在2005年实现外贸进出口1.2亿美元的基础上,2010年完成4亿美元,保持年均增长27%,高于师市经济总体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3%,达到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对师市经济的依存度由现在的12%提高到20%,培育形成4-5个行业龙头集团,出口产品占到集团产品的70%以上。对外招商引资,在“求质保量”的基础上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力争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5家以上落户师市。进一步强化国际市场意识,扶持现有的“天业、天宏、天富、银力、果蔬”支柱企业(集团)到国外,积极搭建师市名优商品的展示平台。

14、加快外贸企业体制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放开搞活中小外贸企业,积极吸纳民营、私营企业参与师市外贸发展,培育4个以上民营外贸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形成外经贸新的增长点。2010年,基本达到出口产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取得明显成效,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与交流活跃,师市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显著,真正使师市成为兵团乃至新疆对外开放的窗口。 四、发展任务 1、调整商业网点布局 促进商贸流通有序发展 商业网点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河子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要按照石河子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坚持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相结合。与师市人口分布、消费

15、需求、道路交通、文化景观、环境保护相协调,与师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促进石河子市城市功能完善和师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以商业网点规划为核心,加强对商业投资方向的引导,逐步使师市商业网点布局趋于合理,鼓励社会资金和龙头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投向石河子市商业中心区、团场连锁配送网、农贸市场改造和居民社区商业网点项目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依据市区和团场人口分布、消费状况,考虑物流辐射范围,以幸福路为中心建设市级中心商业区1个,以北泉镇、花园镇、开发区、火车站为中心建设区域商业中心4个;以人口密度大,达到15000人以上的团场为基点分别在121团、122团、133团、134团、142团、144团、147团、148团、149团、150团、151团建立中心镇商业区11个;市区41个社区中5000人以上的社区17个,建立配套综合商业服务网点2个,5000人以下社区24个,建立配套综合商业服务网点1个,形成“1个中心、4个区域、11个次区域、多个层次”的总体商业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各层次商业网的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