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二中历史课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2933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二中历史课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历史课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历史课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历史课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历史课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二中历史课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二中历史课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成吉思汗,宋太祖,唐太宗,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两汉的地方政治制度,(1)郡国并行制:,刘邦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说明地方权重超过中央。,西汉前期形势图,课堂设问,读出图中所反映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 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日渐丰满,国势日盛,逐渐尾大不掉,“不听天子诏”,觊觎帝位。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开始发动叛乱,对中央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之 士是怎样做的呢?,课堂设问,纷纷上书主张削减封国实力,强干弱枝。,(2)“推恩令”,汉武帝刘彻,主父偃,汉武帝采纳主

2、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练习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其目的是 A确立“天下一家”的格局 B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C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功臣 D效法西周,广建诸侯,2晁错的削藩策与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 令” 在关于削减封国实力的论述方面 A方式不同 B目的不同 C本质不同 D完全相同,2、唐朝的藩镇割据,藩指保卫,镇指军镇。本意是为了保卫自身安全,但是发展结果是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本性所造成的。,范阳(北京),长安,“安史之乱”对社会造

3、成了哪些严重影响?,尽管唐朝大将郭子仪、 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叛乱,但 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 在唐朝后期一百五十年里, 河北三镇的五十七个节度使 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 四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 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的 统一局面破坏了,形成了 “藩镇割据”的局面。破坏了中央集权,讨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讨论,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4、矣。”,宰相赵普,理解教材,概括下列问答中心信息?,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北宋时代文官出行的情况,阅读左边两幅图请回答: 1、这两幅图反映的情景有何不同?,2、指出左面两幅画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答:图一反映了唐朝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耀武扬威;图二反映了北宋时期文官受重视,唐朝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很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为防止武人割据,重视文臣,绘制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体会权力的分配:,学生活动,4、元朝的行省,思考:元朝与历史上的哪些王朝比较相似?相似之处主要在哪些地方?,行省制度,中央,地方,行省,路、府或州、县,宣慰司,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5、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始。,想一想,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没有独立的行政体系,没有相应的自主权。,练习:历代封建王朝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辅佐中央管制地方 B分割地方权力,使其相互制约 C加强对地方的监控 D便于中央各部对地方的管理,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思考1: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反映出的问题实质是什么?,思考2:归纳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元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采取的核心政策分别是什么?,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宋朝:大体同唐朝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 明朝:中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作用:,小结,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汉: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唐:藩镇割据,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元朝:行省制度,君主专制的演进,汉承秦制:三公九卿,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制、参知政事、三司使,元:中书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以来:科举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牢牢掌握地方官吏的任免等权力,进步性 ()有利于维护统一()有利于维护稳定 ( )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有利于各地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消极作用 ()政治上剥夺了人民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民主思想与要求受到压制与打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与文化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