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届高考历史第1轮 第3单元 考点2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2912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3届高考历史第1轮 第3单元 考点2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浙江省2013届高考历史第1轮 第3单元 考点2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浙江省2013届高考历史第1轮 第3单元 考点2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浙江省2013届高考历史第1轮 第3单元 考点2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浙江省2013届高考历史第1轮 第3单元 考点2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3届高考历史第1轮 第3单元 考点2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3届高考历史第1轮 第3单元 考点2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必修,考点2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 从命题角度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背景、实质及影响的认识理解;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涉及。因此,考生复习时应重点掌握两者的社会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或主张和影响。同时通过比较分析文艺复兴主要代表的作品及反映出的思想和宗教改革反映出的新的宗教思想,概括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运用提升】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

2、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中心主题。”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以“神圣的东西”为主题的是( ),【解析】神曲作者但丁想象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神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刻画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而薄伽丘十日谈、达芬奇蒙娜丽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都通过现实的人、事物,倡导个性解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以“神圣的东西”为主题的是应指神曲。,备选题 (2008海南卷)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

3、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解析】C,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德)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解读:马丁路德认为赎罪券不是赎罪的凭证,只不过是天主教会掠夺财富的一种手段。作为修道士的他在阅读新约全书时,读到圣保罗的训诫“义人必因信得生”,顿悟新意,提出“因信称义”,认为使人得到救赎的不是教会所称的诸如祈祷、

4、施舍、圣餐、圣洁生活等“善行”,而是“内心的信仰”,这是上帝直接授予每一个灵魂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皈依。,【运用提升】“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否定基督教 废除天主教会的等级制度 反对专制王权 A B C D,【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提出“因信称义”;圣经是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圣权威,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简化天主教圣礼等主张。马丁路德的改革确

5、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本题说法与所学知识不符,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答案是D。,备选题马克思在评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这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B天主教权威与马丁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 C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解析】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 【辨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

6、和封建神学,而不是反对、抛弃基督教。文艺复兴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希望建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确立人们宗教信仰的自由和自主性。,【运用提升】(2011台州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B伏尔泰自然权利学说 C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属于莎士比亚

7、作品展现的思想,他注重人的理性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备选题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解析】D,【背景材料】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8、肉联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史:孔子、孟子、荀子

9、和墨子的“民本”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1)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提出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2)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3)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开展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着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着力于发展经济,关注民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世界史:(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复苏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注民生、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如罗斯福新政中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建立社会福利制度。(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运用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

10、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材料二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

11、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2)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3)材料三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解析】第(1)问由“彼

12、特拉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由此不难得出答案;第(2)问据材料概括卢梭的主张;第(3)问要求回答文艺复兴对中国的影响,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参考答案】 (1)黑暗是指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和中世纪神学观念。 含义:古希腊、罗马精神的重生。精神追求:追求人性的解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2)依据:自由是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 (3)作用: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解放思想、寻求救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民主、科学。,1.(2011安徽卷)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

13、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解析】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故C符合题意。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没有借助古典文化。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所以“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的提法是错误的,排除B。启蒙思想本身就含有人民主权的含义,这个提法也不能体现题干“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

14、实中”,所以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提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答案选C。,2.(2009江苏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解析】A、D两项符合启蒙运动,C项符合宗教改革,但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罗马天主教。本题答案选B。,3.(2010上海卷)人们往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 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 互相利用,【解析】从

15、图片提供的历史信息看,教皇与君主并驾齐驱,共同管理西欧社会,反映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关系,即教皇利用世俗权力凌驾于社会的最高层,世俗权力利用教皇赋予的神圣权力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4.(2011南平模拟)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年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解析】从15世纪至18世纪,一场长达三个世纪的排巫运动席卷了欧洲大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至公元15世纪,西方

16、进入所谓的中古世纪,在这长达千年的黑暗时期,天主教神学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因此魔鬼说的思想大行其道,认为世间万物为神所创,而每当发生灾祸时,便认为是邪恶力量在作祟;人们会违反社会规范或宗教,也被认为是因其被邪魔附身或本身即为巫师。这样的思想一直延续到17世纪,在17世纪之前,有数十万计的人,被指为异端、巫师而惨死在火刑或其他酷刑之下。有历史学家认为,欧洲的排巫是启蒙运动的前夜。排巫像一面镜子, 把人们非理,性的一面活脱脱摆在大家面前展示出来,迫使先觉者们思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史学界还有一个观点说,最早的启蒙主义者就是那些为火刑架上的女巫们辩护的知识分子。“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仍然缺乏理性精神,所以正确答案为A。,5.(2011三明模拟)下列有关文学艺术的名言,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是( ) A“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 B“不美化现实” C“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D“忠实的描摹不是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