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生班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192859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45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生班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生班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生班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生班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生班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生班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生班精编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商务 第三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的管理学基础,江苏省委党校管理工程教研部 宗 勇,电子商务 第三讲,物流的概念,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 1915年,阿奇肖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用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物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物流一词也逐渐由Physical Distribution演化为Logistics。 美国物流管理理事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的定义,物流(Logistics)管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计划、实施和控制从起始点到消费者之间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的有效的、节约成

2、本的流动和储存以及有关信息的过程。”,电子商务 第三讲,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物流系统涉及通信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系统的综合功能。,电子商务 第三讲,物流系统的目标,服务(Service)目标:无缺货,无损伤和丢失现象,且 费用便宜。 快捷(Speed)目标:按用户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送 达。 节约空间(Space Saving)目标:即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的目标,发展立体设施和有关的物流机械,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面积,缓解城市土地紧缺的问题。 规模优化(Scale Optimization)目标:物流网点的优化布局,合理的物流设施规模

3、、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 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目标:制定正确的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电子商务 第三讲,物流系统的功能,物流的功能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结合就能合理地实现物流的总目标。其功能是通过信息、运输、仓储等的协调以及材料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来实现的。,电子商务 第三讲,物流的效益,一个企业的物流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目的是帮助企业按最低的总成本创造出价值。物流领域是“一块经济界的黑大陆”,具有极大的“利润创造空间”,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电子商务 第三讲,传统物流的特点,传统物流实行

4、的是信息流、物流合一的方式,它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采用的是“先生产、后推销”的做法。在传统物流中货物沿着供应链向最终用户“推动”,这样的系统需要在仓库储存大量货物,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 传统物流将主要精力集中放在仓储、库存和运输方面。在传统物流中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由人工操作、传递,因此上一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对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传统物流模式下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缺乏合作,没有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电子商务 第三讲,现代物流的特点,现代物流实行的是信息流、物流分

5、离的方式。由于制造商与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使得制造商能够按需定产,减少了库存积压。现代物流有如下特点: 物流信息化 物流自动化 物流网络化 物流智能化 物流柔性化 物流敏捷化,电子商务 第三讲,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比较,1.物流信息流合一 2.物流信息流分离,电子商务 第三讲,物流在电子商务体系中的地位,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延续,也是电子商务活动结果的主要物化表现形式。,电子商务 第三讲,物流的基本模式,企业自营物流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电子商务 第三讲,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就是利用外部的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这是一种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回报共享的第三方联盟

6、。 现代的第三方物流往往不但是长期合作的,而且是多功能的。这种联盟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是企业能够集中于其核心能力,而把相对不够擅长的物流及附属业务外保给专业的物流公司,从而提高了整条供应链运作的效率。 当然,如果物流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外购相关的职能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能力可能还不及自己。,电子商务 第三讲,第四方物流,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成为供应链的管理者,从而演化为所谓的第四方物流公司。 所谓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的整合者和管理者,主要是通过对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的整合和管理,提出物流全过程的方案设计、实施办法和解决途径。 第四方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它从单纯的物流提供商升级

7、为供应链的设计者和管理者。由于物流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第四方物流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模式有着一定的优势。,电子商务 第三讲,供应链的概念,美国的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美国的Harrison认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则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级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我们把供应链定义为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

8、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功能网络的结构模型。,电子商务 第三讲,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化模型,电子商务 第三讲,以“3C”为特征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出现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谓“3C”是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消费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跨国公司的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必须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企业能否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9、以往的供应链存在传导不畅,反应迟缓的问题,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瓶颈供应链优化再造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电子商务 第三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供应链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基础,信息共享已经成为成功的供应链之必然条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供应链管理的革新成为可能。 供应链网络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中信息流的畅通是实现快速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电子商务 第三讲,经济全球化推动供应链管理变革的重要动力,所谓经济全球化应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即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原材料并组织生产,以实现成本最低。 二是消费的全球化,即企业产品的销售面对全球市场,同时消费者可以

10、在全球范围内选购适合的产品。 三是规则的全球化,即企业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政策,并在生产、销售等方面遵循一定的行业标准。 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导致企业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同时使供应链扩展至全球。 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供应链范围的拓展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供应链管理的变革。 规则的全球化使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接口标准化,从而保证了供应链的顺利运作。,电子商务 第三讲,管理技术的创新催生供应链管理变革,现代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一体化的系统优化思想,而各种旨在供应链局部优化的管理技术在此之前就已出现,如ERP、EDI、JIT、精细管理等等。 现代供应链管理是这些供应链局部优化技术的必然结果和发展的

11、高级阶段。,电子商务 第三讲,企业现实的供应活动中的无效性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改善的空间,供应链中存在的多余的库存、无效的运输以及其他方面的浪费是惊人的。据罗伯特V德兰尼(Robert V . Delaney)出版的物流状况报告,1997年美国企业在相关的供应活动中花费了8620亿美元,大约是美国GDP的10。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浪费。 据专家分析,通过更加有效的供应链战略,食品杂货业可节省约300亿美元,相当于其年运营成本的10。,电子商务 第三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网络物流教授Bernard J. LaLonde给出的定义则是“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商品从最初的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的

12、消费的整个过程的物流和相关信息流进行管理,为顾客创造和提供附加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则把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电子商务 第三讲,如何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第一, 供应链管理的外延随着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出现而常新。 早期的供应链管理主要着眼于企业内部。面对变化日益加快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依托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比较典型的是准时制造(JIT)、全面质量管理、弹性制造、物料需求计划(MRP以及MRP)等管理技术的出现,改善了企业的作业流程增强了企业对变化

13、的反应能力。在这一阶段,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 此后,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供应链企业间意识到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有必要加强企业之间的物流合作以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ERP的出现,使企业在改善内部作业流程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与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在这一阶段,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物流领域的协调和合作。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竞争的加剧,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不断深化,市场竞争逐渐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一阶段,以战略联盟为主要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广泛建立。

14、战略联盟将成为21世纪供应链的主要存在形式。,电子商务 第三讲,如何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续),第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二元性 从理论角度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并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然而,由于掌握核心资源的核心企业的存在,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实践中常常体现为在达到成员企业收益满意的前提下,实现核心企业利益最大化。 这两种目标考察的角度不同。理论上供应链管理“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并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考察的;而实践中供应链管理“在达到成员企业收益满意的前提下,实现核心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从价值分配的角度考察的。但一般来讲,这两个目标

15、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单个企业利润最大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整条的优化。,电子商务 第三讲,与最优模式偏离的原因,首先,核心企业拥有稀缺的核心资源。从寻租理论来看,这种特殊的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没有了耐克公司耐克就不再是耐克,而没有了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耐克依然是耐克。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指引下,核心企业往往在满足成员企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核心企业利益最大化。 其次,供应链还有其他诸多可优化之处。核心企业往往通过技术提升等手段在提高自身利润的同时增加成员企业的利润,这使得成员企业安于现有的分配机制。 再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还未达到白热化。供应链即使不在最优的情况下运作,也可以在竞争中

16、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满意的利润水平。,电子商务 第三讲,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比较,1982年,凯思奥立夫(Keith R. Oliver)和麦考尔威波尔(Michael D. Webber)在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供应链管理:物流的更新战略,首次提出“供应链管理”的说法。 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源于对物流管理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发展和延续。尤其是现代物流一体化的提出,更使得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雷同。,电子商务 第三讲,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首先,供应链管理不仅包括对于供应链中物流的管理,还包括对于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虽然物流管理中也包含信息的传递,但信息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尤其是近年来,信息在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信息流逐渐成为从物流管理中独立出来的新的问题。 其次,战略联盟的出现使得供应链管理理论日趋成熟。战略联盟的出现是供应链管理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不仅限于物流领域,而是各企业之间全方位的合作,以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 再次,从研究重点来看,物流管理主要研究各种旨在改善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