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3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2439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3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活与哲学(第3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活与哲学(第3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活与哲学(第3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活与哲学(第3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3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3课)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考点复习,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与时代精神,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精神,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2、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原因,哲学的作用,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是

2、什么?,何者为第一性 (谁先谁后;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有无同一性 (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不同回答,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形态:,古代朴素 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不同回答,可知论,不可知论,1、它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阶级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自然科学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细胞学

3、说 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精髓:实事求是 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表现在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决定了经济和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一定形态的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

4、济和政治 A、 B、 C、 D、,A,2、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B,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任何哲学都是正确的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A、 B、 C、 D、,C,4、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正确的反映了时

5、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的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 B、 C、 D、,D,5、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说明 A、哲学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是正确的 B、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任何哲学都对经济和政治有反作用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

6、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D,C,3、上述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世界观和方法论究竟谁决定谁 B、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C、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D、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B,4、下列说法中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

7、、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C,5、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 B、 C、 D、,6、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世界统一于物质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C,A,7、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D、

8、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畴 B、客观唯心主义范畴 C、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D、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范畴,A,A,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

9、点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D,C,3、上述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世界观和方法论究竟谁决定谁 B、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C、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D、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B,4、下列说法中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C,5、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

10、心主义的对立 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 B、 C、 D、,6、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世界统一于物质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C,A,7、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畴 B、客观

11、唯心主义范畴 C、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D、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范畴,A,A,胡锦涛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据此回答1-2题 1、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 人类进行活动需要精神文化资源,需要真正的哲学思想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 坚强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反映自己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需要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A、 B、 C、 D、 2、伟大事业产生崇高的精神,这说明 A、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

12、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C、精神因素都是人们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 D、只要具有崇高的精神,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C,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据此回答3-4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 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 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 A、 B、 C、 D、

1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中的根本变革,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A、已成为最终完成的只是体系 B、已穷尽了一切真理 C、已成为凌驾于其他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D、是人类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B,D,5、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上述论断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A、 B、 C、 D、,A,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

14、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用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据此回答6-7题 6、恩格斯说:“每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躯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7、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 B、 C、 D、,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