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1944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 代 文 阅 读 知 识方 法 归 纳,强化现代文阅读意识 1、整体性意识 着眼于文章(文段)整体意义: 处理好词、句、段、文的关系; 辨别文章(文段)中信息的主次(主体、陈述、倾向)。,2、客观性意识 以文字材料中的词、句、段的意义及结构关系为依据,切忌主观性。 对语境的客观考察; 对语言因素的客观理解; 对文字表达目的的客观分析。,3、语言因素意识 注意某些词语的确切意义; 注意某些虚词的关联作用; 注意词、句、段之间的联系。,4、检索整合意识 检索,是指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比较准确地找到答案应依据的范围。检索区间有大有小,检索区间的确定是建立在对词句段的意思及彼此间结构关系的理解之上的

2、。整合,是指根据这个区间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语言的整合。语言的整合,主要有:借录原文:概括原文;重新整合。,散文阅读【考查要求】 散文阅读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选拔功能较强的考查内容。提高散文阅读的备考效率,我们首先应明了高考散文阅读命题“考什么”(考点设置)、“怎么考”(考点体现),进而才能明了“怎么办”(训练方式)。也唯有如此,才能不陷入题海中难以自拔。,下面根据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形势,对考试大纲的“文学作品阅读”部分作一点解读,使考生们能了解文学作品中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与考查方式,从而掌握每一个考点、每一类考题的解答要领。篇幅所限,原文欠奉,请参阅相关的高考散文阅读文本。,【考点1】理解文中

3、重要词语的含义【解题要领】 散文阅读中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从来都不是考查词语的“字典义”,而是要求考生根据具体文本提供的信息来领会其在文中的含义。散文阅读中的“解词”试题,常常集中在对词语“语境义”“修辞义”“指示义”等意味的考查上。基本的解题要领为: “词不离句”,通过词句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明确语境义; “化虚为实”,通过审视修辞作用与效果来明确实质义; “摸清来路”,通过梳理文本句段间的思路来明确指示义。,【例题1理解语境义】(高考全国丙卷试题一日的春光)原题“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表达

4、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解析本文以“一日的春光”为题,写春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赞美“一日的春光”之前,先写“赏春不得”的失落。而为了将这种失落写得富于感染力,便先写冬日里对春天的期盼。由此看来,作者对春的感情就不是“品味”一词可以诉尽。因此,“吞咽”这个动词在这样一个语境中,便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尽情享受的渴望。联系日常生活中“狼吞虎咽”的用法,就不难得出本文中“吞咽”一词所表达的意味了。,【例题2理解修辞义】(2000年高考春季试题兽人鬼)原题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答案“杰作”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解析兽人鬼一文是闻一多先生在1945年“一二一”惨案后

5、写下的一篇直指时政的警世之作,饱含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文章开头写“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本题所问的“杰作”一词,显然是运用了反语的修辞,它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暴行的强烈愤慨,联系背景材料和“只好名之曰兽行”等相关信息即可解答。,【例题3理解指示义】(2005年高考全国丙卷试题一日的春光)原题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答案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解析文中“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后面的句子是“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

6、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如同”二字带有明显的提示作用,即下句“小孩子打架”是解说上句“满意与遗憾”的,因此“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将“遗憾”一词的问题清楚地指向文章的开篇,即作者苦苦盼春而春迟迟不至的情形。由文意前后的照应中便可理解“遗憾”这个词所指示的内容。 此类题需要回到原文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找答案。,解题总原则:解(解字面意思)、析(析在文中的含义)、评(与作品的主旨挂钩)答题的具体方法为:1、若问“含义”,先考虑字面意思,再解释在文中的意思;并注意联系主旨。2、若问“指什么”,直接答出在文的意思。3、若问“作用”,先从内容上答;再从行文结构上答;

7、(答题要具体)考虑效果。,【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要领】 散文阅读中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常常集中在对“内涵句”和“结构句”等意思的考查上。所谓“内涵句”,指文中含义深刻或表意抽象的句子。所谓“结构句”,指文章布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述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基本的解题要领为:“句不离段”甚至“句不离篇”,通过把握句子所在语段的核心思想来确认句意;“触一发而动全身”,要善于将句子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去揣摩,这“更大的环境”涉及作品的结构安排、表现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无论“解词”或“解句”,局部受制于整体,这是阅读理解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原理。,【例题1理解“内涵句”】

8、(2005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春天的梦)原题“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答案故都(北京)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解析春天的梦是作者写于1981年的一篇文章。上面题目中“春风迷雾”这一文学性语句,位于文章第8段。本段首句“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末句“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这两句将本段的意思交代得很清楚“1949年解放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全国人民带来了春天。”由此,“春风”“迷雾”等抽象的信息变得清晰、实在了;题目中那个文学性较强的句子,意思也变得确定了。,【例

9、题2理解“结构句”】(2005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张家界)原题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解析题目中的这个句子,是文章的起始句。“张家界”是著名风景区,无论作家、画家还是普通旅客,均是以审美为第一需求亲之近之的。因此,表现“张家界美”这一概念,本文开篇将张家界与诺贝尔文学奖并举(二者的相似点都是所在领域中最美的事物),后文又有“短篇”“散文”“史诗”,“乍读”“再读”“反复吟味”等信息与之呼应。将张家界比作一本读不倦的书,这是本文作者

10、独到的审美角度。作为全文结构上的总领句,开头的这个句子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考点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要领】“筛选”,指能够根据试题的要求选择相关信息。“整合”,指能够对筛选出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整理、合成。筛选与整合的基本解题要领为:确认筛选标准,即弄清“获取哪方面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以新鲜信息的概念内涵为依据来进行筛选。确认检索区间,即弄清“到哪里去寻找”,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文本结构,锁定筛选范围。确认语言表述,即弄清“用什么形式作答”,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原文摘抄、原文改写或概括转换等方式来组织语言,最终符合筛选、整合的表述要求。,【例题筛选与整合】(2004年高考全国丙卷

11、试题痛哭和珍)原题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 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答案刘和珍是战线上的勇士和革命的首领,她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解析关于题目中所问的“作者眼中刘和珍的为人”,在文本的第4、5两段。相关文句为:“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其中“勇士”“首领”是直接判断,“微笑”“做事的毅力”“任劳任怨的精神”是需要进行语言转换的信息。对其加以筛选与整合,便可得到上面的

12、答案。,【考点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题要领】思路有大小之分,篇有篇的思路,段有段的思路。高考散文阅读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考查常常体现在4个方面:把握句间思路;把握段间思路;把握层间思路;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基本解题要领为:确认段式类型,理清句间关系以正确把握段内思路;确认写作顺序,关注照应关系以正确把握段间思路;确认行文线索,揣摩情感链条以正确把握层间思路;确认写作目的与意图,本着“一草一木、一句一段总关全文”的原则以正确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例题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005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春天的梦)原题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答案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

13、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慕。作者觉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解析本题须直面的“作答点”有二:“冬天”与“雪花”。从全文整体看,本文要表达的是身处严冬的“我”对春天的渴慕与呼唤。立足点在冬天,自然应从冬天写起,而冬天过后就是春天,严冬更易引发人们对春天的期盼。这样写能自然而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此外,文章以几行描写雪花的诗句开篇,作者将雪花比作“梦的使者”“温馨的梦”,以美也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好的形象把盼春之意表达得更为充分。这样写,【考点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要领】读文章,第一要务是读懂作者,即准确把握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高考对于“把

14、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考查表现在两个层面:概括观点,只是单纯地要求考生读出作者的思想认识;分析观点,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求考生深入一步说说作者为什么有此认识。基本解题要领为:整体理解文意,抓核心词句,通过说理性、抒情性的语言来把握作者内心,所有明示、暗示,集中、分散,正面、反面的信息均为解答问题可能涉及的要素。把握文章思路,抓因果关系,通过延伸或挖掘去审视作者的心路历程,对作者观点态度产生的缘由作出理性判断。,【例题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2005年北京模拟试题)原题请从作者所提倡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对下列现象作分析。(任选一个即可) 影视作品戏说历史人物 相声演员郭德刚迅速走红 答案

15、相声演员郭德刚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那是因为他所说的道理被人们认可。语言幽默诙谐。他的道理会轻松的被人们接受。使人们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另一方面,他 的相声内容有些低级、庸俗,也会对我们造成不好的影响,有些人会模仿他去挖苦伤害他人。 解析本题须直面的“作答点”有二:一是明确作者的观点,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应该从发展、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二世用这一观点去分析自己任选的一个现象,在分析将作者的观点体现出来,注意,不是“我认为”“我觉得”。,答题的具体方法为:1首先把握作品中作者的观点;2按照作者的观点分别(或分条)阐释;3分析时紧扣文中所给的材料或社会现象。,【考点6】鉴赏文学作品

16、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题要领】高考散文阅读要求考生鉴赏的对象集中在形象、语言和技巧三个方面。“形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形象”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能够诉诸人的感觉和感情、反映外在世界和人的内心生活的一切感性形式;狭义的“形象”专指作品中典型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作为初步鉴赏的考查,狭义“形象”较常见。对作品人物形象的赏析,可分为两个层次:形象是怎样的?形象有何意义?,鉴赏人物形象的基本解题思路为:结合作品描写的事实,由事实(包括肖像、言行、心态,与其他人的关系等)中分析人物的性格意味;要能够将人物放到更大的环境(如时代、地域、阶层、民族、宗教等)中去考察,以揭示其代表意义。“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鉴赏语言的基本解题思路为:应学会从整体上领略语言的风采,在此基础上,再去玩味某一个局部的语言意蕴;应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具体作品相结合,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技巧”,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凡是在表达方面有新意、收到不错效果的方式方法均在此列。鉴赏技巧的基本解题思路为:确认这种技巧是什么,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