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第1章绪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1893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第1章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环境学概论第1章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环境学概论第1章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环境学概论第1章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环境学概论第1章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第1章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第1章绪论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学概论,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授课教师:解 宏 端 沈阳化工大学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宏观世界 微观原理 综合应用,引言,环境监测 污染控制 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毒理学,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参考书,参考书: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环境学导论(第二版)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盛连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学左玉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环境学,第一章 绪 论,环境 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 环境科学,习题作业,1、什么是环境?环境的分

2、类。 2、环境要素主要有哪些,环境要素之间关系如何? 3、什么是环境问题?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4、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是什么?,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分类 三、环境的结构,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的概念 1、概念: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三、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从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分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 自然要素: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最差(小)限制律 等值性 整体大于各个体之和 出现先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要素属性,最差(小)限

3、制律 它由德国化学家V.J.李比希于1804年首先提出,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布来克曼所发展而趋于完善。该定律指出:“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低状态的那个要素,不能用其余的处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去代替。,环境要素属性,因此在改造自然和改进环境质量时,必须对环境诸要素的优劣状态进行数值分类,循着由差到优的顺序,依次改造每个要素,使之均衡地达到最佳状态,等值性 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这就是说,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

4、规模上或数量上是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环境要素属性,整体大于各个体之和 或说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环境诸要素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环境要素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从演化的意义上看,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的要素。岩石圈的形成为大气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存在,又为水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又孕育了生物圈。,环境要素属性,四、环境的结构,由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共同组成各级人类生存环境结构单元。它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可分为内环境、微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 、宇

5、宙环境。,1、内环境,内环境 指生物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对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具有直接的影响。,2.微环境,微环境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按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大小可分为:,3.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是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森林、草原、沙漠、冰川、海洋、湖泊、河流、山地、平原等多种类型,4.区域环境 以人工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城市、农村、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多种类型 现实社会中,区域环境往往兼具二者的特点,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环境,5.全球环境 又称地球环境。范围包括大气圈

6、中的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下部、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它是人类生活和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是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场所,也是不断受到人类活动改造和冲击的空间 。,6.宇宙环境 指的是大气层以外的环境。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外圈部分,即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这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的天体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概念,也称空间环境。,五.环境功能特性,整体性(相互联系制约,无地区界限,省界、国界) 有限性(资源、容纳污染物能力、自净能力) 不可逆性(能量循环、物质循环) 隐显性(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DDT农药) 持续反应性(遗传性、生态资源的破坏) 灾害放大性(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第二

7、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一、环境问题 1、定义:任何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破坏和污染),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影响的问题。 2、分类:,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天灾 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 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人祸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破坏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天灾、人祸图片,环境问题主要不是自然灾害问题(原生或第一环境问题,天灾),而是人为因素所引的环境问题(次生或第二环境问题,人祸)。 这种人为环境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形成生态环境质

8、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等现象,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这些都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天灾,常常因人祸而增强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诱发泥石流、地震、洪水,二、环境问题,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利用和改造自然。随着人口增加,砍伐森林、捕杀动物、开垦土地,环境问题开始出现。 1、远古时代(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 自然为主,人类为奴隶;洪水猛兽 人类被动的适应和利用环境,主要依赖自然而生活;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未对自然产生太大伤害。 自然界的自发调节作用抵消了许多不利的环境影响。,2、农业文明时代,自然与人“平起平坐”相互

9、抗衡 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铁器的出现 由于农业砍伐围垦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对自然有较大伤害,但限于局部区域。 人类被动地接受环境惩罚或逃避环境灾难。 造成的环境问题 黄河流域:东汉的大规模开垦 古印度文明,3、近代工业革命时代,人把自然当奴隶 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迅猛发展,对自然进行掠夺式开发,对全球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蒸汽机的出现、机械化 城市化、产业化进程加快;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大公害事件屡屡发生,形成了环境问题高潮; 人类逐渐认识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环境对策。,4、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时代),人视自然为朋友 现代,科学技术得

10、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人类积极进行环境保护。 “绿色文明”,“世界八大公害”,三、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1)森林生态功能较弱; (2)草原退化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 (3)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占; (4)水旱灾害日益严重; (5)水资源短缺。,四、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实质 1、性质: (1)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它与人的欲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呈现孪生关系; (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存在于生产、生活、政治、工业、农业、科技等全部领域中; (3)

11、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反馈作用,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引起新的变化; (4)可控性,即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借助法律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总可以把环境问题控制在影响最小的范围内。,2、环境问题的实质: 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包括两层意思: (1)所谓的环境问题都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 (2)要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治理和控制,必须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第三节、人类与环境,1、地球环境孕育产生了人类文明 1)、生命是地球环境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只有在各种条件都

12、适合的情况下,产生了生命,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开始。 2)、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人类的出现 森林退化,直立行走;恶劣的条件,促使工具、语言、火的出现,劳动促成了猿到人的转变 3)、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人体内微量元素的种类与海洋相似,血液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具有相关性,一、人类与环境,环 境,环 境,人类社会,物质和能量,废弃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地球元素含量与人体含量关系图,2、人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进化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人类依靠环境而生存、进化和发展,不断从环境中索取物质、能源和信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

13、、人类可以能动的认识、改造环境 能动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为及其结果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去征服、改造和利用环境,并使环境更适合于人类的发展。 3)、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体。 人与环境是密不可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性与人对能环境的能动性是统一的。,二、人类的环境观,1、天命论的自然观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产生了原始宗教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屈服;另一方面,征服自然的幻想与欲望也产生了美丽的神话如: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2、地理环境决定论,又称决定论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把自然环境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把人说

14、成是环境的产物。 环境决定论是生产力比较低下,科学不甚发达的条件下的环境观或自然观。反映人类对大自然的畏惧和顺从,和天命论的自然观是一脉相承的。,3、征服论的自然观,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古而有之,战国时代孟子(公元前约372一前289)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即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 18世纪的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人类进一步征服了海洋,开采了更多的矿产,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人类似乎真正征服了自然,成了自然的主人。 我国则有过“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高的产”的口号,其他国家在其经济发展史上几乎也都经过征服论盛行的阶段,不顾自然规律,掠

15、夺式开发自然资源,忽视环境保护,从而引起环境恶化,人类最终自食恶果。,恩格斯的著名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本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4、协调论的环境观,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科学的发展,一种全新的协调论(或和谐论)的环境观应运而生。它既否定了“天定胜人”的天命论和决定论的环境观,也舍弃了“人定胜天”的征服论环境观。 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人”和“天”的关系不再是谁战胜谁,而应是“天人合

16、一”世界观。 人类和环境是朋友关系,两者应和谐相处,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1、环境污染 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并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环境污染源 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活 3)、环境污染物 生产性污染物(三废,农药,化学品) 生活性(污水,粪便,废物) 放射性 环境污染物按其性质可分为: (1)、化学性污染物,如:有毒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 化合物。 (2)、物理性污染因素,如:噪声、热污染、电磁辐 射和放射等。 (3)、生物性污染物,如:细菌、霉菌、病毒、毒蘑 菇、蛇毒、寄生虫等 4)、环境污染具有易污染,难治理的特点,2、环境污染的致病特征,1)、影响范围大 环境致病具有区域性、大面积的特点;一定条件下可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如:放射性尘埃远距离扩散 2)、作用时间长 由于人群长时间的暴露在环境中,会长时间持续性的接触污染物,从而致病。 3)、作用机理复杂 污染物进入环境中,一般浓度较低,各种污染物通过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