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1548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第三章 第三节,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一、 解放区土地改革,1、背景:,主要矛盾;,2、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3、土改总路线,4、意义:,激发了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耕者有其田),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土地政策,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 1931年,中共制定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 ,联合 ,限制 ,保护 ,消灭 ,变 的土地所有制为 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 实行地主 ,农民 的土地政策。,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地主阶

2、级,封建半封建,农民,减租减息,交租交息,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947.61948秋),1、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外线作战?什么是内线作战? 3、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条件是什么?,可能性:,必要性:,减少陕北、山东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消耗,条 件 (原因),主攻方向应作何选择?,主攻中原 (原因),防守空虚,战略位置重要,大别山,豫陕鄂,豫皖苏,陈、粟,刘、邓,陈、谢,二、解放 军的战略 反攻,1、时间:1947年6月,3、原因:,可能性,必要性,4、主攻中原,5、其它反攻,华北:聂 东北:林、罗 西北:彭、贺 山东:谭、许,6、意义:,决定性作用;转折点,三军配

3、合,原因:,意义:打破威胁,(外线) (内线),两翼 牵制,四面开花,防守空虚,战略地位,全面结果,2、方针:,外线作战,内线作战,战略,决战,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三、战略决战的胜利,看书思考三大战役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动的?,战略,决战,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130万,280万,上,升,430万,365万,请思考:为什么首战选择东北战场?,1、东北敌我力量对比我方占优。 2、东北敌军被围困在几个大城市中,补给困难。 3、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解放东北可为解放全国奠定胜利基础。 4、歼灭了东北敌军,我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战略,决战,(1948.9-1948.11)

4、,东北解放军,长 春,沈阳,营口,锦州,攻锦打援,辽 沈 战 役,战略,决战,(1948.11 - 1949.1),华东解放军,淮 海 战 役,战略,决战,(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三大战役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三大战役中最主要的作战目标是什么?三大战役各有什么特点?,特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 淮海战役“中间突破” 平津战役“瓮中捉鳖”,标志:沈阳;歼灭杜聿明部;北平。 目标: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时间、作战方针和战果简表,战略 反攻,时间,作战方针,战果,1947年 6月底,1948年9月 11月,

5、1948年11月 49年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意义:,基本消灭 ,奠定基础,思考:三大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决策英明,领导正确,解放军英勇作战,解放区军民的大力支援,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配合,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重要原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主要表现:,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直接后果:,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课堂练习,1 人民解放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 A 内线防御为主 B 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C 内线相持为主 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2 三大战役迅速取胜是由于对首战突破口的选择正确,这些突破口是() A 锦州 碾

6、庄 张家口 B 锦州 徐州 张家口 C 长春 碾庄 张家口 D 长春 碾庄 天津,二 问答题,简要归纳在解放战争的各个阶段,我军的战略目标发生过哪些变化,分析变化原因,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1.防御阶段:实行以土地换力量的战略目标如内线作战且以运动战为主,因为当时敌我力量悬殊且各解放区基本处于被分割的状态,形势对反动派有利。 2.反攻阶段:以外线作战为主,以中原地区为突破口展开全国反攻,因为敌我力量对比变化对我有利,且敌人兵力分散不足,中原空虚,并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3.决战阶段:实行战略决战,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地区,这时敌我力量对比发生进一步变化,国民党集结兵力实行重点防御。 4.解放阶段:追歼残敌,解放全国,因为国民党政权企图以政治和谈实现划江而治,并且伺机卷土重来。 启示:党中央根据战争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