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及调节和免疫 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1212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态及调节和免疫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稳态及调节和免疫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稳态及调节和免疫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稳态及调节和免疫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稳态及调节和免疫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稳态及调节和免疫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态及调节和免疫 人教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 态环境,这个液态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一).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2.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例如:血液酸碱度的调节,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包括pH(7.357.45)、渗透压(770KPa)、温度(37.50C)、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理化性质,意义:,3. 血浆PH的相对稳定:,血浆,H2CO3 /,NaHCO3,NaH2PO4 / Na 2 HPO 4

2、,乳酸,CO2 H2O,进入肝脏参与代谢,碳酸钠,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4.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正常成年人每天(24小时)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1)、水的平衡,(2)无机盐的平衡,细胞,饮食,吸收,皮肤,大肠,随尿液排出,随汗液排出,随粪便排出,钠的排泄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的排泄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内环境,肾脏,食物中的K+,消化道的K+,随粪便 排除的K+,组织液中的K+,尿K+,血钾,细胞中的K+,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

3、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大脑皮层,渴觉,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3).水平衡的调节,(4).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血钠降低 或血钾升高,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集合管 吸钠、排钾,血钠升高 或血钾降低,分泌,促进,抑制,促进,(5).水盐平衡的意义,5、血糖的平衡和调节,(1)血糖的平衡,血糖含量降低,血糖含量升高,氧化分解,合成糖元,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 变为葡萄糖,80120mg/dL,转变成脂肪、 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 糖 升 高,血 糖 降 低,下丘脑 某一区域,下丘脑 另一区域,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

4、,肾上腺髓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低血糖晚期症状,高血糖,糖尿病,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3)血糖平衡的调节意义,5、糖尿病的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6、症状:,“三多一少”,-多食、 多尿、多饮;,7、防治:,药物治疗、,控制饮食,6.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概念: 人的体温是

5、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口腔37.2C)(腋窝36 .8 C )(直肠37 .5 C ),特点:A 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B 同一个人体不同的时期体温也不相同,(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保证了酶的活性,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产热,散热,器官,器官,过程,安静时:主要由肝脏产热,运动时:主要由骨胳肌产热,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释放热量的过程,方式,主要是皮肤,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辐射散热,直接散热,间接散热,蒸发散热:环境温度超过32时的唯一散热方式,(二)体温的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

6、温觉感受器,炎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冷觉感受器,寒冷,调节过程,调节中枢,感受器,刺激,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激素,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反馈调节),21,二.下丘脑与神经调节,下丘脑,刺激某一区域,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消化器官运动减弱,刺激另一区域,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心跳变慢、血压下降、消化器官运动加强,三.下丘脑与动物行为的调节,动物性成熟 个体,大脑、下丘脑的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交配行为,四.下丘脑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神经体液

7、调节,1.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可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2.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19,五.下丘脑与体温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寒冷环境,体温调节方式,神经和体液调节,过程:,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1.血管平滑肌收缩,2.皮肤立毛肌收缩,(减少散热),a.骨骼肌战栗,b .皮肤立毛肌收缩.,c.激素分泌:代谢加强,(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增加产热),炎热环境,体温调节:,神经调节,过程:,皮肤温觉 感受

8、器,传入神经,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1.血管平滑肌舒张,2.汗腺分泌,(增加散热),13,六.下丘脑与水盐平衡,1.饮水不足、 体内失水过多 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 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大脑皮层,渴觉,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释放,促进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保存体内水分),第二节 免疫,第二节 免疫,一.免疫的概念,广义上: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也就是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的机能。,人类的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来源: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某种特征物(抗原)侵入人体后,引

9、起人体产生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抗体)来消灭、排除这种病原体。特点:只对具有抗原特征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特异性免疫,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天花病毒(病原体),人体,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 (特殊蛋白质),

10、天花病毒,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三、特异性免疫,(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器官:骨髓、胸腺、脾脏、 淋巴结、扁桃体 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体液: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人体免疫器官包括以下各部分:骨髓: 各种血细胞生成场所。胸腺: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脾脏:贮存淋巴细胞的场所。淋巴结和淋巴管:构成淋巴细胞贮 存运输系统。,(二)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细胞,T细胞,T细胞,B细胞,细菌、病毒等 抗原刺激,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转移至淋巴器官中,转移至淋巴器官中,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

11、,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骨髓,特异性,大分子性,异物性,抗原的性质,(三)抗原和抗体,1 抗原,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异己 物质叫抗原。,抗原决定簇,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用细菌或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注射动物,该动物的血清中会出现一些能防御这种细菌的物质。这种起防御作用的物质就是抗体,注射的细菌或细菌外毒素则起了抗原的作用。,(三)抗原和抗体,2 抗体,抗体: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由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成分:球蛋白,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血清(主要) 组织液 外分泌液,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

12、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后,有的会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有的会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叫体液免疫,后者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抗 原,吞 噬 细 胞,被 吞 噬,呈 递,T 细 胞,B 细 胞,呈 递,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抗原刺激 增殖分化,增殖 分化,抗体,与抗原特异 性结合,发 挥免疫效应,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

13、段,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呈递抗原,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产生 抗体,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抗原,细胞免疫的过程,感 应 阶 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后为什么会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后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导致大量吸水,破裂死亡。,抗 原,T细胞,宿主细胞,呈递,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抗原刺激 增殖分化,增殖 分化,被抗原入侵 的宿主细胞 (靶细胞),杀死靶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密切接触,攻击,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保持对

14、抗原的 记忆,直接杀死靶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增强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既各自有独特的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进入体内尚未进入细胞的抗原(如细菌的外毒素、少量的细菌或病毒等)主要由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而这些抗原一旦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细胞免疫来将它们消灭、清除了。,两种免疫的比较,免 疫,免疫小结,特异性免疫,细胞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既分工又协作,在制备蛇毒抗毒

15、素血清时,须将灭毒 的蛇毒液注入家兔的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 . 特异性免疫、抗原 B . 特异性免疫、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 .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巩固练习 1,A . 特异性免疫、抗原,巩固练习 2,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 SARS病毒 感染后治愈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 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疫苗 B. 外毒素 C. 抗体 D. 抗原,C. 抗体,巩固练习 3,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 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依次是 对抗原的识别、呈递、处理 B. 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 C. 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 D. 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B. 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巩固练习 4,受抗原刺激后的效应B细胞 细胞周期变长, 核糖体活动增强 B. 细胞周期变长, 核糖体活动减弱 C. 细胞周期变短, 核糖体活动减弱 D. 细胞周期变短, 核糖体活动增强,D. 细胞周期变短, 核糖体活动增强,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效应T细胞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