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上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1182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歌行 上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燕歌行 上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燕歌行 上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燕歌行 上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燕歌行 上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燕歌行 上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歌行 上课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适燕歌行,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

2、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长于七古。,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

3、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 唐才子传高适,燕歌行题解,“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其辞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4、。首创于曹丕。,燕歌行赏析,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诗歌主要反映了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和军中将帅的骄奢,以及对征人、思妇的同情。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5、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见到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诗前小序,朗诵,初步感知:,此作主要就“征戍之事”抒发了哪些感慨?找出情感关键词。 描写战争场面富有层次,请梳理出四个场景来。,“感征戍之事”,感战士不怕牺牲不计功名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感将帅荒淫失职轻敌误国不能体恤战士的丑行 感士兵征戍两地相思之苦 感天子不能识人李广难再的悲痛,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6、;(烘托气氛)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揭示原因)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刻画两地相思之苦)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歌战士贬将帅,提出心愿)。,层次结构梳理,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诗句翻译,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1、诗的发端两句指明了什么?,2、“男儿

7、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蕴含了什么含义?,一、出师,(1)对将领杀敌建功,寄予希望。 (2)对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敌军入侵,唐军将士辞家参战。,一、出师,4、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3、“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如何理解?,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一、出师,5、“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作用?,写出了军情的危急,6、“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

8、用?,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仗势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将领身受皇恩常轻敌草率作战; 战士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二、身陷重围,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写的是什么?,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

9、歌舞” 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写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而敌人的进攻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二、身陷重围,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唐军士兵(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愤慨),二、身陷重围,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

10、么?,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失利的客观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哪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

11、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责。,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2、“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何谓“寒声”?写“刁斗”之声表达了什么?,三时(晨午晚),白天所见“杀气作阵云”,晚上所闻也只有“刁斗声”,可以看出白天身陷绝境,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彻夜难眠。 “寒”既言天寒,亦言心寒。,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你我相看 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12、,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自己的功勋贪求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

13、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总结,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三)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曹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