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906223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真题印证】(2012课标全国,32题节选)某草原上所有的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群落,【解析】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同一时期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们构成一个群落。此题不要错答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除了包括各种生物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考法微练】 1(2017辽宁锦州期末,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

2、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C,【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

3、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解析】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能量;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蚯蚓是异养需氧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真题印证】(2014课标全国,31题节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

4、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捕食,消费者,【解析】(1)表中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0)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间,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15.41%)间,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13.48%)间,应属于第四营养级。(2)根据(1)的食物网可推知: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题干已声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因此其余生物包括丁在内均为消

5、费者。,食物链的分析(如:草兔狐虎) (1)表现形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草),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终点是不能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虎),即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 (2)数量变动: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狐)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兔)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虎)数量增加。 (3)单方向: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4)营养级分析: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

6、群。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食物网越复杂,最高营养级生物就越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能量来源。 (5)功能分析: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6)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一种生物不只固定于一条食物链上。 (7)食物链在一定时间内和进化历程中可以发生变化。,【考法微练】 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B,【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藻类),小虾为第二营养级,

7、小鱼为第三营养级,大鱼为第四营养级。,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老鼠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 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C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上升 D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苍鹰之间只有捕食关系,B,【解析】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而终点一定是处在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猫头鹰并非处在最高营养级,A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两者在图中并未体现,B项正确;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只有青蛙,所以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应下降,C项错误;苍

8、鹰与猫头鹰之间,除具有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D项错误。,【真题印证】(2014课标全国,31题节选)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失分预警】有些学生对教材不熟悉,易把“生物群落”写成“生物种群”或把“无机环境”写成“生态系统”等,造成本题失分。,【解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考法微练】 1(2017湖南衡阳八中期末,10)下面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CO

9、2量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 D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解析】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表示生产者固定CO2的过程,生产者固定CO2形成有机物,有机物中的碳只有一部分随着呼吸作用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还有一部分储存在动植物体内,故可通过增强来减少大气中的CO2量;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2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 B

10、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其中D为分解者 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 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B,【解析】图甲中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A在碳循环中主要吸收大气中的CO2;生产者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CO2;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CO2的能力降低,且煤、石油的燃烧量增加,导致冬季CO2浓度升高;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略有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

11、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真题印证】(2016课标全国,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螳螂(蝉的天敌)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

12、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鹰的迁入不能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规律 (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营养级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 “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

13、次到低营养级。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考法微练】 1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着水稻、稗草,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卷叶螟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防治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害虫与拟水狼

14、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整种间关系 C该稻田中的上述四种生物形成三个营养级 D除去稗草,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A,【解析】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A错误;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该稻田中的上述四种生物形成三个营养级,水稻、稗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卷叶螟属于第二营养级,拟水狼蛛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除去稗草,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正确。,2(2017天津和平二模,5)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

15、a4 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B,【解析】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错误;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正确,C错误;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a6a1,D错误。,【真题印证】(2014天津理综,3)图甲、图乙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

16、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A,【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任一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图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示意图,不能反映其营养结构组成,且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是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的,B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C错误;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人为输入,D错误。,【考法微练】 1(2017江苏镇江一模,14)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集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甲昆虫的种群密度 B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类型为化学信息 C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 D施用人工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