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1892105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常见的线索有哪些?作用? 线索:.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 .核心事件 .时间 .地点的变换 .作者的情感或情感的变化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怎样概括一篇文章或片段的内容? 思考:谁做什么或谁怎么样?(何人+何事+结果)例如:5.3桥在水上(85页)第一题,4、怎样概括一篇文章的主旨(主题)? 多数情况下都概括为:内容+情感。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即:谁?+怎么样?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

2、、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5、为文章拟个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 .核心事件 .作者情感 6、品味文章题目的含义 A.内容上(双关) B.主题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C.修辞上 示例:(1)如象征性的文章题目,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 实指 ,突出主题。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7、文章题目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2、交代主要内容 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4、交代描写对象 5、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 6、揭示或者暗示主旨 7、点明行文线索,8、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两

3、方面入手回答) 具体见 53第104页左下角,9、赏析文中重要的句子答题角度:(一)从语言特色上分析A:找修辞:修辞手法+表达效果B:找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解释他们的妙处C: 找特定的表达方式(二)理解句子含义D: 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见53第102页10)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 (3) 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4)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条理清晰,节奏鲜明。 (5)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6) 反复:突出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4、(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 反语:讽刺揭露某一现象,关键词语的赏析,1、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这个词语(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感情色彩变化或者用法发生变化的词语,如贬词褒用,大词小用等:用法+情感,10、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 构两方面入手) (1) 句子结构上的作用要视其位置而定。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 总结上文; 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或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除结尾外都可能是为后文作铺垫 (2)句子内容

5、的作用。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作用也不尽相同。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里主要谈谈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议论句、抒情句通常与文章的主旨由密切关系,主旨句通常以抒情句、议论句形式出现,它们通常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议论句、抒情句的作用主要从主旨方面答题就行,如表现(揭示)文章的主旨(突出文章的中心),抒发某种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等。,1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和情节的发展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

6、描写、细节描写。,12、描写的作用 A(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B: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C: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品质,反映作品 主题 D: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作用: (53第104页) 烘托人物的什么心情, 渲染某种气氛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13、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53第105页四(二)】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 表现手法及作用【53第102页】(1)借景抒情。通过景

7、物描写,渲染气氛、抒发感情。 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4)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5)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6)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7)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8)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

8、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5、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5: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在代词前面的文字中寻找答案16、怎样理解句子中看似矛盾的词语?方法:分别解释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在文 中的所指。例子 :“他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答:不矛盾。平凡指的是他的身份和生活;伟大指的是他的精神。,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

9、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19、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所有的侧面描写都是为正面描写服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