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1889212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 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思路和模式研究xx年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危机的扩散,次贷危机不同程度地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冲击,尤其是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在次贷危机中遭受的冲击更大。 在随后的救助过程中,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对金融市场的救助措施。 另外,国内外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影响程度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预测,观点丰富多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经济社会领域。 次贷危机首先是一场金融市场上爆发的危机,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问题,自然而然有许多研究成果围绕金融展开,相当多的部分涉及金融监

2、管变革。 从这些研究成果上看,一方面关注的热点在金融监管如何改革上,另一方面关注需要改革的国家或金融组织怎样改革。 在比较1929年大萧条背景下金融改革的情况后,在现有亟待进一步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下,研究人员对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金融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思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例如如何针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怎样调整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模式、如何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影子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如何填补金融监管的空白以及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配合等等。 同样,在次贷危机中,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国内和香港地区部分商业银行投资美国次级债券遭受损失,但是总体来看,这种影响是

3、有限的、局部的,损失是可控的、微观的,没有在国内引起较大的市场波动。 这种情况有资本市场不完全开放的原因,也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也与我国金融监管的稳健要求密切相关。 比较国外的金融风暴,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只是小小的涟漪。 次贷危机以来,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金融学界防患于未然,密切跟踪有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对次贷危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辩证地借鉴国外次贷危机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在次贷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加以评述,从而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 本文基于此种视角,以次贷危机为背景,以金融监管为主线,对次贷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变革情况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对次贷危机的爆发、演进及现状进行

4、了简单和必要的回顾,对论文进行总体论述和回顾,为全文的展开进行必要的铺垫。 在次贷危机的分析中,系统深入地剖析次贷危机的成因,认为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金融监管的缺失。 在上述回顾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总结了次贷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金融组织对金融监管进行变革的情况。 另外,从国际金融组织在次贷危机后的救助行动中,研究国际金融组织金融监管变革情况。 探讨适合全球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监管模式和普遍能接受的金融监管标准。 在结合我国的金融监管实践部分,回顾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变革和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尤其在面对金融监管的新挑战上,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将如何进行调整

5、适应。 特别是在当前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下,在宏观审慎监管的趋势下,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监管模式更显迫切。 本文力图在做好宏观审慎监管,发挥好一行三会的职能,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配合上做一些讨论。 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我国应构建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其他监管部门密切配合的宏观审慎监管架构,赋予中央银行更大的监管权,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观点的创新 (1)在金融监管的目标上,本文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将“安全稳定,有序有效”变为“效率优先”,而置金融安全于不顾这一颠倒了的顺序,再颠倒过来,次贷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这一点之所

6、以重要,是因为它是金融监管的出发点与归宿、前提与基础。 (2)本文通过对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钻进去而后再跳出来,高瞻远瞩地重新审视金融监管。 全球现存的金融理论和体系,是以发达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不管是国别监管还是国际金融机构监管,都是如此。 让主权式金融监管来做超主权金融监管之事,远不符合逻辑。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由谁来监管监管者。 (3)本文强调指出金融监管当局从事的金融监管,是一种行政当局居高临下的行政性、技术性、指标性的监管,这些无疑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然而,笔者认为比这更重要的是对金融是什么?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对监管对象标的本身的信用性风险高低的理性认识。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由于数据和资料掌握的原因,本文对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的研究叙述性的色彩较重,总结归纳较少,深度不够;二是由于自身才疏学浅,尤其是工作背景、知识结构和数理分析能力较弱,观点可能会有失客观全面,论证可能缺乏数量模型。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