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入门3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188333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入门3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入门3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入门3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入门3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入门3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入门3范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入门3范文 第一章信息技术入门第五节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第一章信息技术入门第五节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年级七年级周次第3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特征 2、学会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方法 3、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和法律知识 4、初步树立正确使用相关信息技术的道德与法、法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特征教学难点学会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人类更加依赖计算机。 尤其是网络的高速发展,其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安全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

2、社会性问题。 计算机系统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对计算机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活动学习一下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学生进行活动1.5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讨论并归纳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2、列举几条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 3、列举几种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学生进行活动1.6遵守道德规范,防止计算机犯罪讨论并回答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该用于哪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一、计算机病毒及其特征计算机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故障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程序有以下几种特征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寄生性。

3、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 潜伏性,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 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 破坏性,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系统崩溃。 寄生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 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 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 二、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病毒分为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 良性病度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

4、用系统资源。 这类病毒较多,如GENP、小球、W-BOOT等。 恶性病毒则有明确得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这也反映出病毒编制者的险恶用心。 三、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侵入,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破坏,恢复受影响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 四、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是指人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操作所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系统资源安全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是一种高技术犯罪。 五、软件的知识产权90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特别把计算机软件列为受保护的作品。 91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进一步为软件版权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计算机犯罪习题 1、列举几种计算机染上病毒后的症状。 2、列举几种违反计算机道德的行为。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