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1881307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 第6卷第9期xx年9月管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Vo16No9Sepxx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孙继伟(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摘要用归纳推理法、演绎推理法和矛盾分析法等方法,从理论的与去向、应用链、实践者感知、时空适用性4个方面提出了界定脱节的依据,深入分析了导致脱节的外因与内因,提出并论证了“管理学应用链偏长”、“管理学研究者客户迷失”、“存在价值与替代价值两维评价”、“引用者、读者、使用者三类指标”等重要论断。 关键词管理理论;管理实践;脱节;理论应用链;学术评价C93A16728

2、84X (xx)091143-07Deviation ofM anagement Theoryfrom PracticeDiscriminant Criteria,Underlying Causesand SolutionsSUN Jiwei(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China)AbstractIn thispaper,the discriminantcriteria forthe deviationof managem ent theoryfrom practice,which includethe originand thedestination,chai

3、n ofapplication,practitioner perceptionand timeand spaceadaptability aredeveloped byinductive reasoning,deductive reasoningand analysisof contradictionsIt furtheranalyzes theunderlying internaland externalcauses andputs forwardsome important pointsof viewsuch asthe application chain ofm anagementthe

4、ory istoo long,management researchersare losingtheir customers,both practicalvalue andacademic valueshould beused inacademic evaluationand threeindicators ofquoter,readers andusers shouldbe respectivelyused toevaluate differenttypes ofresearchersKey wordsmanagement theory;managementpractice;deviatio

5、n;applicationchainof theory;academ iceva1uation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指理论难以指导实践、难以解决实践问题,尤其严重的是,管理理论的大多数研究者陷入了“客户迷失”的尴尬处境,对实践“插不上嘴”,只能“自娱自乐”、“做练习”式地做研究。 根据实践者的感知界定,明显的脱节包括重复常识、违背客观事实、颠倒因果关系和同义反复;根据时空适用性来界定,理论在较短的时间后失效属于明显的脱节。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外因是学术评价与考核激励指标的误导,内因是管理学的应用链偏长,学术语言与大众语言脱离则是内外复合型原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留下了更为严重的隐患。 要解决管理

6、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必须改革学术评价体系,不再片面强调刊物等级指标,建立以“引用者、读者、使用者”为核心,按照研究者类别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 xx04271文献综述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或管理学术界与实务界脱节)的问题并不只是中国存在。 美国的管理理论最发达,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也相当严重。 美国顶级管理学期刊管理学会杂志(AMJ)和管理科学季刊(ASQ)分别在xx年、xx年和xx年发表专辑对管理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之间的隔阂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多数论文批评管理学研究过分追求方法的严密性,忽视了管理学研究的实用性,即管理学研究与管理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 BENNIS等指出,美国商学院对“科学性

7、”过于注重,导致学生受训的分析技能与面临的复杂管理任务之间严重脱节,商学院不能传1143管理学报第6卷第9期xx年9月授有用的技能,不能为企业培养领导人。 GHOSHAL指出,坏的管理理论正在毁坏好的管理,管理理论强化了人们谴责的管理实践。 即使是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倾力与实践结合的MBA教育,也存在与实践脱节问题。 PFEFFER等指出,MBA所学知识及成绩分数与职业成功没有多大的相关性。 明茨伯格批评MBA教育是把错误的内容教给错误的人。 有的学者把脱离实践的学术研究与过分宽敞的房子、过于耗油的汽车并称为美国综合国力难以支撑的三大浪费。 如果与日本相比,美国的这三大浪费更为突出。 中国管理

8、学界在引进美国学术标准的同时,也引进了美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在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相距很远的背景下,中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刘源张提出,管理学的成果要得到社会、国家的承认和使用,不外乎两者提出能够影响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观点和行为的管理思想;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能够通过标准化成为企业、社会和国家遵循的工作程序、模式和规范。 遗憾的是,管理学没有走这2条实践检验的道路,而是走上了“论文主义”。 郭重庆更为直接地指出,中国管理学界对管理实践插不上嘴,陷入了“自娱自乐的尴尬处境”。 李京文等批评了“照搬西方”和“自说白话”2种不同的脱节倾向,“中国管理学研究中存在一种极不正常

9、的现象但凡开始实证性研究就全然不顾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照搬西方的管理学体系和方法;而一旦开始理论研究,又摒弃西方管理学的成熟范式,重起炉灶,自说自话。 实务界对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感受更深,通常对管理理论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有的企业家指出,主流经济学家经常误判经济形势,企业的决策应该与主流经济学家的说法反其道而行,并建议淘汰一部分经济学家。 在学术界与实务界对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有学者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 张玉利”认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本质上是由管理实践层面的水平差异决定的管理理论一方面表现为先进理论与落后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滞后于先进的

10、管理实践。 2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21根据理论的与用途界定管理理论与实践是否脱节首先可从和1144用途界定。 理论的分为源于问题、源于文献和源于兴趣3种,理论的用途分为纯揭示规律、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和满足好奇4种。 如图1所示,综合理论的和用途,结合理论与实践脱节情节的轻重,将其划为3类理论的理论的用途不属于脱节f属于脱节理论节则图1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A类理论文献、理论兴趣、理论用于满足好奇,这3种情况属于毫无争议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韩巍指出,管理学研究必须以揭示管理实践真相为起点,但太多的管理研究从起点就选错了方向,从结果来说,还不如记者报道有助于人们认识管理实践中的关系结构和运营

11、机理。 B类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为目标,或者研究者自称可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理论,这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如果实践检验后理论有效,不属于脱节,反之,则属于脱节。 C类纯揭示规律的理论,即“纯理论”,表面上看属于脱节,实际上不属于脱节。 这类理论长远来说也要用实践来检验是否正确,但在理论提出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可能无法界定是否有用。 例如,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提出后相当长时间内没有用处,后来用于非对称加密和网络签名。 A类理论属于脱节是没有争议的,但A类理论是否应该受到批评呢?这属于价值判断,取决于立场和利益。 如果研究的出资者要求研究者理论与实践结合(如决策咨询类课题),那么就属于不可接受的脱节,应

12、该受到批评;如果研究经费是自有资金,那么对研究者及其理论都不应批评;如果研究经费公共财政,那么,纳税人或评论者可以对其进行批评。 事实上,有些研究者拿着纳税人的资助经费,做的却是源于文献的研究(或文献导向的研究),甚至文献引证和综述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实务界人士对管理理论敬而远之”与郭重庆所讲的管理理论界对实践插不上嘴是同一问胚的2个方面。 由于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和渗透之处也很多,实务界对管理学与经济学不作严格区别,把管理学家也称为经济学家。 另外,经济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也存在与管理学相似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所以,本文引用了部分其他学科与实践脱节的典型事例。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

13、原因及解决思路孙继伟超出了论文的主体部分,达到喧宾夺主的程度。 这些喧宾夺主型研究如果得出了有用的理论,也应该肯定,但是这些研究结论往往没有应用价值。 如果这些喧宾夺主型研究的经费是研究者自有经费,也无可厚非,但这些论文一般都写着国家或省市的某某基金资助。 黄纪苏。 尖锐地指出各级政府的科研基金是亿万劳动者辛辛苦苦干出来的,是“民脂民膏”,怎奈学者胡诌一篇谁也看不懂、谁也不会看的论文就骗去了西部好几家农户一年的收入!这些年搞的科研基金,在多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国学术的健康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知识精英对人民资产的抢劫,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2根据研究者的客户或理论的应用链界定管理理论研究者

14、经常对企业和其他组织强调,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但是,研究者应当为谁服务?管理理论的客户是谁?管理理论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清晰。 在多数学科中,从“纯理论研究”到“纯应用研究”存在逐级过渡的关系,类似于产业链,可称为理论的应用链,靠近纯理论的研究者称为一级研究者,靠近纯应用的研究者称为三级研究者,中间的称为二级研究者。 以医学为例,一级研究者的成果也不直接应用于实践,但医学界整体上脱节并不严重,这是因为医学有顺畅的理论传导机制,一级研究者为二级、三级研究者服务(即理论成果被二级、三级研究者引用),二级研究者为三级研究者(医师)服务,三级研究者为患者(终端客户)服务。 物理

15、学、化学和药学等学科与此类似。 但是,管理学的理论传导机制严重断裂。 一级研究者为二级、三级服务,二级研究者为三级研究者服务,三级研究者试图为别的三级研究者服务,但三级研究者的论文基本上无人引用。 参照医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管理理论的三级研究者应当把实践者当作客户,而不必追求发表学术论文。 但是,一方面,三级研究者不得不接受学术论文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实务界管理者更愿意接受一级、二级研究者(即著名管理学家或学者)的指导,而不愿意接受三级研究者的指导。 这使得三级研究者陷入了没有客户的尴尬处境,而三级研究者在数量上却占研究者的绝大多数!这也意味着,管理理论的绝大多数研究者陷入了“客户迷失”的尴尬处境。 绝大多数研究者陷入“客户迷失”也使整个管理学界对实践“插不上嘴”,只能“自娱自乐”、“做练习”式地做研究。 具体来说,还有3个不同方面的严重后果三级研究者自身价值难以体现,存在意义受到严峻的挑战;从理论到实践的传导机制(应用链)断裂,脱节问题难以解决;应用链断裂也使一级研究者得出的深刻理论或正确理论在社会上往往被曲解。 23根据实践者的感知界定实践者感知到的理论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