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81160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平定一中 张俊田,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基本特征:国家干预政策、国家 对经济宏观调控 。,1、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历史纵横),3、发展: 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出现“混合经济”。 指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4、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既创造了 战后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无法解决70年代初出现的经济“滞涨”问题。,5、效果:,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 政府职能、权威得到加强; 有利

2、于国家发展,延长垄断资本主义寿命。 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 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积极:,(2)弊端:,6、作用评价:,二、建立“福利国家”,含义:福利国家 ,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带来的社会矛盾 。,2、实质:,其实质是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3、发

3、展:,(1)20世纪60-70年代日渐完备; (2)1973年经济危机后继续发展; (3)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英国的福利,瑞典高福利的福利国家模式 自1891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为发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确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家庭福利、社会服务和医疗保健四大块福利保障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主要有四个特点。 1、全民性。 2、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保险等。比如,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国

4、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人员等。,3、均平性。福利国家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不同人群间最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过一系列给予年轻家庭、低收入家庭、疾病者、领取养老金者、丧失劳动力者以及其他弱势人群以相应的补贴,以及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尽量平等提供的低费用的儿童看护服务、各层次教育、社会支持和医疗保健服务,尽可能达致全体公民平均的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社会服务。为保证不同地区的居民享受同样的福利,瑞典还采取“罗宾汉式”抽肥补缺的福利政策,从财政收

5、入富庶的地区补贴福利支出存在缺口的地区。 4政府负担。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是瑞典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社会福利保障资金和各类社会服务费用,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中存在个人缴纳一定比例费用外,均由政府承担。此类费用支出基本上是各级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最大的支出项目,瑞典GDP的36%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地方政府的比例更高,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例,该市每年年度财政预算中,2/3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为维持这种高福利支出的财政需要,瑞典实行了高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就平均达到38%。,4、评价:,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6、。但是,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5、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对我们今天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什么借鉴意义?,“学思之窗”撒切尔夫人语:“梯子”和“安全网”的理解,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3

7、)作用:,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2、“新经济”的出现,含义: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1)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广泛应用,是知识发展成为经济的主导性因素;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是知识化的基础;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计划和市场的有机协调,是知识化顺利进行的保障; 风险投资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得力工具; 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是其必要条件。,(2)表现:,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三个创新”。

8、,磁悬浮列车,航天飞机,克隆羊,嫦娥一号发射,(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课堂小结1,本课我们讲述的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这些变化有其根源,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但是,这些变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课堂小结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管理经济职能增强、“

9、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管理经济、“混合经济”出现。 2、建立“福利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相对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3、第三产业的兴起改善了资源配置、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 4、“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课堂小结3,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能使美国经济摆脱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直线发展 C、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它是推动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说法,不

10、正确的是 A、二战后得到极大发展 B、生产所有制发生变化 C、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增强,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解题关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思路引领:国家职能、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各社会阶层关系的变化。 答案提示: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使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知识经济”在一些国家应运而生。,4、哪位来试一试?归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局部调整及其原因,1

11、、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盛行;,2、19世纪晚期,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3、20世纪3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谢谢!,材料一:据美国统计局调查报告,美国社会顶层的20%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到199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9.2%。而居于底层的20%工人的总收入比重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3.6%。 材料二: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如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福利国家制度,(1)目的:,(2)结果:,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社会福利制度下依然存在贫富悬殊,(2)内容包括: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三个创新”。,美国的“新经济”的发展,(1)含义: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认识:“新经济”依然会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以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两大标志:一是电脑代替人脑;二是互联网的开通,以数字为基础的经济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一切。,知识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