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187726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吉林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路和实践 各地稻米中焉书木?第期吉?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和实践徐摘要吉?省具有很好的水稻栽培条件,品种优良,但由于在大米加工和产后营销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能建立起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本文提出了通过整合吉?大米现有品牌,提升吉?大米品牌形象,提高吉?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的效益,并对吉?省如何推广大米品牌整合的工作作了小结。 关键词大米;品牌;整合吉?省?月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为组长。 由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委员会、省质?技术监督局、省工商局和省粮食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吉?省农产品品牌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委员会。 旨在

2、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和推进吉?省的农产品品牌整合工作,把吉?省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在品牌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吉?省有机农产品协会承担了大米品牌整合具体工作。 一?来,在品牌整合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在省质?技术监督局、省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大?支持下,吉?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施大米品牌整合的背景及必要性水稻是吉?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省?产稻谷万左右,折合大米约万,除满足本省城乡居民需求外,每?约有万的大米可向省外输出。 从吉?省的栽培条件和大米加工水平看,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有利于水稻生长;二是种稻历史悠久,栽培水平高

3、,生产技术一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品种优良,口感好,食味佳;四是部分稻米加工企业设备精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稻米加工生产线;五是部分企业的大米品牌已在一定区域内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 因此,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资源的相互整合也开始崭?头角。 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吉?省的水稻生产尤其是稻米加工产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大米生产及加工企业整体规模小,产品开发水平?高,观念狭隘,产品竞争?强;二是品牌意识?到位,企业各自为战,大米品牌多、乱、杂,无法形成合?;三是产品等级?分明,质?标准?统一,优质?优价;四是米业经营利润微薄,单一品牌很难打开市场和提高知名度,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小。 因

4、此,要改变目前大米产业的现状,加快企业的发展,?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种稻收入就必须进?品牌整合。 开展吉?大米品牌整合,?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吉?大米品牌形象,提高吉?省大米生产及加工企业效益,实现水稻生产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虹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品牌整合的总体思?、原则及发展目标按照吉?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吉?省的实际情况,根据国际国内稻米市场的变化形势,我们提出了大米品牌整合的总体思?。 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住振兴东?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发展战略,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扩大企业规模

5、和提高产品质?安全水平为核心,以企业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大?推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规模化发展。 强化扶持政策,构筑吉?大米品牌体系,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效益的名牌企业群体。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动全省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根据以上总体思?,我们确定了吉?省大米品牌整合的原则。 即统一标识整合后的吉?省级特级大米品牌统一使用“鼎吉”大米商标标识。 企业自愿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企业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采用任何?政命令的手段为难企业。 互惠互利在打造品牌过程中,坚持“品牌共享、资源共享、网络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

6、互利,共同发展质?达标整个整合过程必须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为核心,实现产品的外包装标识与内在品质的“内外统一”,严把质?关。 联牌联销实?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销售。 在把握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争用?的时间,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的吉?名牌大米产品,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效益的名牌大米生产加工企业群体。 将吉?省现有的多个大米品牌逐步培植成几大品牌,开辟一条以品牌创效益的发展吉?大米产业的新?子。 三、目前工作进展情况一?来,在省农产品品牌整合领导小组的关注和支持下,我们经过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全?以赴的工作。 取得了大米品牌整合的阶

7、段性成果。 制定标准制定并执?严格的、高水准的、可操作性吉?省有机农产品协会,长春。 ?徐虹吉?省大米品牌整合工作的思?和实践中西私米?第期强的优质大米品牌标准,是增强吉?省大米市场竞争?的必辽源市德春米业、公主岭市春光米业以及吉农水稻公司等省要条件。 为了抢注商标,由协会秘书处组织人员起草了“吉?内七家大米加工企业进?了实地考察。 通过考察,对首批参大米”质?标准(讨论稿),并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了“吉?大与整合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产品优势以及开发潜?等米”质?标准征求意见讨论会,省质监局和省内六家相关企进?了摸底调查,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工作业到会并对“吉?大米”质?标准的各项

8、指标进?了认真的(如何选择企业和选择?么样的企业)奠定了基础。 讨论和研究。 之后由省农委组织召开了“吉?大米”质?标准品牌宣传为尽快提高吉?“鼎吉”大米品牌的知名审定会议,对“吉?大米”标准文本进?了严格审定;会议同度,我们在省农委的大?支持下,利用?的长春“农博时决定将“吉?大米”的特级标准定为吉?“鼎吉”大米的质会”和?京“农交会”大?宣传了整合后的吉?“鼎吉”大米产?标准。 该标准于?月日审定通过,?月品。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我们组织首批参加大米品牌整合的日发布,月日开始实施。 企业参加了“第五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会抢注商标注册和使用统一的有代表性的品牌标识暨第二届中国

9、东?地区(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会”和?京“农是扩大对外宣传,提高吉?大米知名度,整合大米品牌的首交会”。 参展前我们分别与人选大米品牌整合的企业签订了要条件。 为了抢先注册商标,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接受任务商标使用(仅限展会期间使用)协议,联合打出吉?“鼎吉”大后,我们马上着手设计并向国家工商局申请证明商标注册。 米的品牌进?展销。 在?京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目的是通过商标注册以及今后对商标的使用和管?,维护和会”上,前来购买吉?“鼎吉”大米的市民络绎?绝。 在销区,提高吉?大米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保护消费者及生产者的吉农水稻公司的大米在展会开始的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出合法权益。 通过商标

10、的管?和使用,进一步赢得消费者对吉现了“限?购买”的情况;吉粮集团准备卖一天的大米结果只?省大米产品的信赖,把吉?大米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目售一上午就卖光了,下午?得?“早早收场”;松原市二马泡前,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积极努?,国家工商局已经正式受米业的有机大米卖到元,很多顾客是在头一天吃好?了吉?“鼎吉”大米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 后第二天又返回来买的;“吉?大米真是?错”、“鼎吉大米就前期调研根据省政府召开的大米品牌整合工作会是好吃”等赞?绝口。 在展区,辽源德春米业的订单签了好几议精神,为了全面了解首批参加大米品牌整合企业的企业管笔,吉农水稻公司的“吉粳”签给了中南海机关后勤部?、生产规模

11、、加工设备、技术?以及产品质?、生产效益?。 中央电视台、吉?电视台、吉?日报等都先后宣传报导等情况,在省农委的组织下,我们对吉粮集团梅河曙光谷物了吉?省的大米品牌整合情况。 可以说,通过两次“展会”的有限公司、通化江达米业、吉?市东福米业、吉?昌盛米业、宣传,吉?大米品牌的整合步伐正向预期的目标稳步迈进。 同朗书讯?京同朗书店建设农业科技品牌书店中国水稻新品种动态(元册)作物栽培学概论(元册)杂交玉米品种指纹图谱(元册)作物栽培学总论(元册)中国的稻米生产和一体化经营(元册)农业植物病?学(南方本)(元册)中国盐生植被及盐渍化生态治?(元册)中国光、温敏雄性?育水稻育性生态(元册)滴灌施肥灌

12、溉原?与应用(元册)数?遗传学导论(第四版)(元册)稻鸭共作(元册)中国稻田甲烷排放(元册)农作物杂种优势(元册)两系杂交水稻?论与技术(元册)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元册)?方水稻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元册)邮购办法(汇款金额书款邮资)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元册)邮局汇款()中国农业大学信箱,同朗书店(收)水稻遥感估产(元册)银?汇款户名?京同朗书店有限公司;开户?农?杂交水稻种子科学与技术(元册)京海淀支?营业部;账号热带早稻栽培技术(元册)电话、作物营养与品质(元册)网址作物育种生物技术(世纪)(元册)喜讯同朗书店哈尔滨分店正式营业,地址东?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总论(元册)门口,电话。 ?。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