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保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1876277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管线保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下管线保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下管线保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下管线保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下管线保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管线保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管线保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浙建监A2地下管线保护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104国道(瓯海段)拓宽工程一期投资施工一体化项目 编 号:A2 致: 明康工程咨询 (监理单位)我方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 地下管线保护 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附件:地下管线保护专项施工方案承包单位 (章): 项目经理: 日 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 (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本表一式三份,经项目监理机构审核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存一份。104国道(瓯海段)拓宽工程一期投资施工一体化项目地下

2、管线保护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市兴海市政建设二0一四年八月十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 1二、施工区域原有管线的保护处理程序. 1三、地下管线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11、收集地下管线资料 12、实地勘踏 1四、各类管线防护措施 .21.探沟开挖. 22、管线开挖 33、管线保护方法 34、管线事故的处理 4五、管线保护责任制 .5. . . .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104国道(瓯海段)拓宽工程一期工程地点:瓯海大道南白象加油站合同工期:18个月工程容:道路、桥梁、给排水管道、电力管沟、路灯、交通设施、绿化工程等。建设单位:市瓯海区广化路和双南线道路建设办公室设计单位:市

3、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市城建监理单位:明康工程咨询本工程由于道路管线交错复杂,老路东侧移动管线、电信管线、架空管线、军用光缆、DN600给水总管、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老路西侧有联通管线、铁通管线、网通管线、中广有线电视、架空管线、军用光缆、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众多地下管线。施工前,进一步探明管线具体布局,做好现有管线的防护工作尤为重要。因此,经项目部各部门研究制定本管线保护方案。二、施工区域原有管线的保护处理程序收集管线资料实地勘踏开挖探沟情况报告人工开挖保护三、地下管线处理前的准备工作1、收集地下管线资料向业主及监理单位的相关人员仔细咨询了解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的种类、用途、数量、走向

4、、埋置深度,地上架空电线杆位置、数量、埋置深度等。并请业主提供相关的图纸资料,以此作为制定地下管线防护措施的依据。2、实地勘踏由于设计提供的图纸信息局部可能与实地不符,需要在施工前手持图纸进行实地勘踏。将不符的通过照片,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且联系业主、监理、设计方进行确认。四、各类管线防护措施1.探沟开挖(1)根据图纸信息和实地勘探资料,确定管线和电线杆大概位置。然后通过开挖探沟,找出浅埋地下管线。确定管线位置前施工区域不得堆放各种物资、设备,各种车辆机械不得驶入本区域。探沟开挖必须使用人工。成立6人的探沟开挖及管线保护施工队,专门负责探沟开挖工作。5人为一组,设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安

5、全及文明施工,同时,负责检查组员所挖电缆是否被破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施工员。开挖前联系各管线单位现场负责人,共同现场查验管线大体位置。开挖时必须小心,用铁锨轻轻挖掘,不得用镐。发现土质发生变化时应改用木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以保证不损坏地下管线。 (2)采用开挖探沟的方式,首先沿施工现场周边(距边线1-2米)开挖四条探沟,再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方位及周边开挖的探沟所露管线,垂直其管线每隔10米挖一条长度2米左右探沟。探沟的宽度为0.6米,总体深度不小于0.8米。探沟开挖深度不低于0.8米,宽度不小于0.5米(如发现地下管线时需扩大围),开挖时重点放在电缆井、过路保护管、过路盖板、用电设施、监控

6、设施附近。在整个施工区及排水沟开挖围呈“之”字形进行,探沟围应超出施工边界外1米。(3)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管线要及时报告现场工程师(必要时报业主及监理),在现场工程师的监视下轻轻扩宽围,探明管线的种类、规格、根数、走向和深度并作记录。同时要采取清理周边大块石渣土块,用细土拖住管线底部(不得使其悬空),上用木板封盖,插上彩旗作标记,专人负责监护等重点防护措施。将发现的地下管线全部清理暴露出地面,不留死角,探明管线路径、埋深。现场施工人员需认真检查,不能漏挖、错挖。在挖出的电缆旁立警示牌,并用砖、砂等暂时覆盖保护并及时上报机场相关部门进行确认,确定保护方案进行保护。作业班组实行交接班制度,班长

7、负责记录当班的工作部位、工作容、电缆状况,下班对上班的电缆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施工段与施工操作人员相统一,以便一旦造成电缆损坏等事故追查当事人的责任。(4)探沟开挖完毕后将所挖出的管线的种类、规格、走向及深度等绘出管线埋设分布图,上报业主和监理,并及时请相关部门进行确认验收,制定保护方案。根据业主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处理方式分为三类:原地保护处理、迁移、废除),对于原地保护处理、迁移两类的管线,均须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进行施工。2、管线开挖(1)管线开挖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避免野蛮施工。(2)需要保护、加固处理的管线必须全部挖出曝露,不得遗漏;需要改线、废除的管线视情况全部或

8、部分挖出。(3)沟槽宽度及深度要满足线缆保护的需要。(4)挖出暴露的电缆线不得悬空,沟槽清洁,无杂物、块石等。(5)要做好沟槽排水措施,可挖设临时排水沟、集水坑等,降雨后立即组织排水。(6)加强现场值班管理力度,做到防偷盗、防破坏。3、管线保护方法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地下管线处理分为两种情况:保护、改线。地上电线杆予以保护。对供水管、雨水管等不影响施工的硬质管线需进行保护。首先区分其性质,向管线单位审定允许沉降值,同时开挖样洞,查明管线与结构的相对位置,直观了解管线走向和标高,对离结构距离较小的硬管,开挖管顶土方使之暴露,插入钢筋标出位置。在开挖施工时,进行跟踪监测,使管线的位移在规定的围之。受

9、控管线具体保护方式按监测方案和专项方案进行施工。对地上电线杆需进行保护,开挖前用483.5mm钢管在四周做好支撑。根据调查的埋地深度,确定周围可挖围。4、管线事故的处理1) 电缆、光缆挖断及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的处理(1)加强教育,使作业人员掌握操作规程,清楚损坏管线后对管线所属单位及给操作者本人带来的严重后果。(2)严格开挖成果验收程序,当探沟开挖一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5米,或3米),由区域当班施工员组织验收,记录清楚开挖区域、作业人员、管线状态(是否破损及老化程度、颜色等),同时操作者、区域当班施工员、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3)由项目部主管施工员、电工和安全工程师组成管线应急抢修组,一旦发

10、生电缆、光缆挖断,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员在5分钟之通知给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组织人员管线所属单位专业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4)管线修复完毕后,项目部组织人员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批评教育。(5)与各管线所属单位等协调,配备足够的电缆等相关配件,确保紧急情况时的物资供应到位。2) 雨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当施工过程中发生雨水挖断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员应及时联系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联系管线权属单位专业抢修队立即赶赴施工现场进行

11、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现场配备足够的防水和堵漏应急物资和设备,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抽水和水流疏解,防止流出施工场地污染周边环境。3) 给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如果施工现场发生自来水管挖断或涌水等事故,现场当班施工员在5分钟之通知给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联系自来水公司专业抢修队立即赶赴施工现场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现场配备足够的防水和堵漏应急物资,项目部应急小组应启动应急预案,项目部应急抢险队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抢险堵漏,确保紧急情况时能降低险情。五、管线保护责任制本工程施工期间,我项目部将派专人进行管线迁改的配

12、合以及管线的保护,制定管线保护责任制,成立管线安全控制小组。领导小组组长: 甘俊副组长:仕鸿组员:湘会、程、金晓武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管线安全控制小组组员与管线权属单位人员保持密切联系,负责提供管线基本情况和技术信息资料,对现场的各类管线进行定位标识,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管线保护技术交底,并落实和实施管线保护方案的容,保证管线安全。地下管线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如何保证正在使用的各种管线在施工中不受影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同时还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并满足工程进度要求。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业主和进行监督指导,同时也需要各管线所属单位的鼎力配合,我单位也将大力配合管线迁改单位进行管线迁改施工,保证整个后续工程管线的安全。 市兴海市政建设104国道(瓯海段)拓宽工程一期项目部2014年8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