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1876229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1.1 地下结构施工方案1.1.1 土方工程1.开挖方式1.1开挖方式:本工程挖土采用机械开挖,挖土时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按设计要求和具体的施工要求施工。机械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保留300mm厚原状土,再由人工挖至设计标高,避免因超挖而破坏原状土。当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一次修坡清底,要求坑底平整允许偏差在15mm以。独立基础采用机械挖土,人工清底、修边的挖土方式。1.2土方开挖时要考虑排桩墙的施工,所以土方要竖向分层,中部拉槽的施工方法。本工程挖深大约6米,采用分层开挖第一层挖深约为3米,为排桩墙施工予留4米宽的工作面,预留运土坡道,再开挖第二层挖深

2、约为3米,挖土标高为设计标高上保留了300厚原状土。土方分层开挖示意图1.3基坑开挖时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基坑底部预留300mm厚的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1.4基坑挖完后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槽,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和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不得晾槽、受冻、泡水。1.5安全措施与要求(1)在挖土机工作围,不许进行其他作业。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人工挖土时,二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2)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加固处

3、理。(3)挖土机离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塌方造成翻机事故。(4)重物距坑口安全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不超过1.5m,材料堆放应小于1m。(5)在离基坑上口等于基坑深度的围,严禁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雨水浸泡土体;同时严禁有上下水管渗漏或断裂造成对土体浸泡。2.开挖顺序2.1基坑开挖顺序及原则:测量放线按线分层开挖修整边坡基底整平留足预留土层人工清理预留土层。2.2本工程土方开挖按由到外的顺序进行施工,土方第一层开挖深度约为3米,第二层开挖深度约为3米,每个施工区域土方平面按两个施工段边挖边退,第一施工段土方开挖完毕后,在第二施工土方开挖时,第一施

4、工段就可进行下工序施工。施工区域铺设八米宽厚500厚碎砖的土方车辆运输坡道和道路,便于自卸翻斗汽车直接到基坑底部装载土方,加快出土速度施工。3.土方工程大型设备、运输车辆投入计划及人员计划3.1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车辆投入计划本工程的土方施工体量大,拟投入6台PC360型反铲挖土机和20台自卸翻斗汽车,铺设临时道路的铲车1台,清底和场区平整的推土机2台。按工程土方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按施工区域土方工程量的现场实际情况,而增加机械设备,保证土方不间断运输。3.2土方工程施工人员计划计划安排负责测量人员12人、清底的工人80人,在土方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按设计要求控制挖土标高和挖土

5、施工围,清底工人配合推土机清除机械挖土预留人工清土部分。4.土方运输方案4.1土方施工从三个区域开始挖土,我施工单位将预先联系弃土地,选择距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弃土场地,加快土方施工速度。4.2弃土场地维护4.2.1、挖掘的土方卸到指定的集中卸土场,就近选择弃土场,由于本工程土方工程量大,拟选择23家弃土场,满足土方施工要求。4.2.2、卸土场配合推土机推平或攒堆土方,便于土方运输车的快速卸土,加快施工速度。4.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4.3.1、在土方工程施工前,我方将对建设单位确认的临时运输道路铺设方案。4.3.2、进出道口设置洗车槽、沉淀池、配置高压冲洗水枪,落实专职冲洗保洁人员,洗车槽与进

6、出工地大门同宽,在大门门楼中轴线设置减速挡水坡。4.3.3、运土车辆驾驶人员要与冲洗保洁人员密切配合,服从管理,装载车辆在驶出工地之前必须达到不超高超载的要求,并经冲洗干净后,方能驶出工地,否则,冲洗保洁。4.3.4、土方运输车辆按本市残土外运的有关规定进行封闭后才允许出施工现场,保证土方运输车辆没用撒土和扬尘的情况,不影响市政道路的卫生环境。5.基础原土打夯本工程按设计要求应在建筑物原状土进行夯实。要对地基要进行平土、找平、打夯等工作。基础原土打夯采用轮胎式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具体碾压参数届时由现场确定。在边角碾压机械不易压实围和不宜采用压路机压实的部位,辅以蛙式打夯机夯实,满足设计要求。

7、6.回填土施工方案6.1、材料准备和控制回填土含水率(粗测)回填土采用优质粉质粘土掺砂。施工现场应粗测回填土的含水率,方法如下:取有代表性的一定重量的回填用回填土,称其重量,在太阳下摊铺晒干,然后再称其重量,粗测其含水率,按15%20%的含水率,确定是否加水及晾晒。6.2、回填土标高控制测量基底标高,在基坑四周每间隔10m15m设置标高控制桩,从上顶按每层300mm虚铺厚度向下反算每层铺筑标高。6.3、回填铺筑及压实6.3.1、 主要施工方法本工程施工压实工艺主要采用分层压实土层回填。6.3.2、压实标准采用分层填筑时基底压实度不低于94。6.3.3、填方的施工要求1)回填土各分层中不能夹杂粘

8、土、植物及树根等杂质,必须是符合要求的。2)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为300。6.3.4、填方的施工工艺地下构件施工完成并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进行室外回填土回填,同时采取夯填。回填施工前,要将具有代表性的回填土取样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回填。填土前先将基坑底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且要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土、砂浆、石子等清除干净。回填土分层夯填,每层回填厚度为300mm,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填,每层夯打三遍,打夯时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错,构件边缘处采取立式冲击夯配合夯填。在分段夯填处,交接处填成阶梯形,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m。6.3.5、 注意事项(1)

9、材料采用粉质粘土掺砂。(2)材料中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物。(3)标高控制要严格,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300mm厚,以保证压实度。(4)基底清理浮土、杂物要干净,先深后浅,局部加深要事先填平压实。(5)控制好含水率,确定洒水或晾晒。1.1.2 降水工程1.1.2.1 降水运行1降水运行期间做好观测工作,以便随进度获得水位降落信息。应布设观测井点,以便测得水位下降情况(观测井点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2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和确定单井出水量,以便合理调整降水设计方案,应首先施工两个以上井点,进行抽水试验,利用取得的参数、参量调整方案,再施工其他井点。观测浅基建筑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以便指导抽水井

10、的水量降速。2.1抽水试验可选定J1、J2为试验井点,在井点施工前首先施工J1、J2。2.2抽水试验进行三个过程,每次降深的差值大于1米。稳定延续时间为16小时,抽水量用阀门水表控制,逐渐由单井设计出水量最大值50 m3/h及控制出水量30 m3/h、20 m3/h、10 m3/h来完成Q、S-T过程曲线、Q=f(s)曲线、q=f(s)曲线的绘制并检验渗透系数K值是否与设计值相匹配,并进行必要的方案调整。2.3抽水试验过程中,当水位稳定时,进行水样采集并送检试验室,化验水的含砂量,以进行必要的井底防砂过滤布数目的调整。3降水井点施工完毕,应及时铺设排水管。在接到总承包单位启动通知后,由远离周边

11、建筑物的降水井点先启动为序逐一启动降水井点。切不可同时启动,降水井点可按下列顺序启动:3.1降水井的启动顺序的原则:要按远离周边的建筑物井点先为开启,并形成对称点井位同时开启,观察观测井点的水位变化,降水曲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2启动顺序井号为:J1、J2、J3、J4,在开启过程中视观测井点的水位变化情况。3.3在降水液面达到设计要求时,井点抽水的大于基坑涌水量时,视情况可适当对称关停部分降水井点。3.4当降水工程结束时,关停顺序与开启顺序相反,逐一关停,每组关停时间间距为4小时,让地下水位缓慢上涨。4在土建施工时,用调整泵的运行来调整控制降水深度和强度,以使水位缓缓平稳下降,即可满足土建施

12、工要求,又能有效控制地基土不被扰动及基坑周边的安全。5井点开动后即对地下水位进行全面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获得水位降落信息。降水运行时做好水位观测记录。基坑周边可利用降水井观测井进行水位观测,基坑下降水位深度数据,可采用基坑进行测量。1.1.2.2 基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1基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技术措施1.1场区位于空旷地带,周边没有建筑物。在开挖边坡稳定情况下基坑降水可能引起较大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将引起地面沉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呈漏斗状,地面沉降常常是不均匀的,将对基坑周围道路和地下管线带来不良影响,对原有建筑物地基砂土带来扰动的破坏性。1.2控制降水的速度及降水井点的深度经

13、常观察观测井点的水位变化,严格按照降水设计水位来控制水位。1.3监测基础施工各个单项施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时组织人员对降水进行、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对地面、道路可能带来的变形破损情况进行监测工作,并随时公布相关观测数据,必要时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并及时做好防措施。1.4查明工程降水对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按建筑变形观测量规程(JGJ/T8)的有关规定建立实控监测系统。1.5在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受降水影响的不同部位应设置固定变形观测。1.6降水以前,应对设置的变形观测进行二等水准推测,测量不少于两次,测量误差允许为1.00mm。1.7降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降水深度以前,

14、对观测点应每天观测两次,达到降水深度以后可每2-5天观测一次直至变形影响稳定或降水结束为止。对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在降水结束后15天,应继续观测三次,查明回弹量。1.8变形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GB50026)的有关规定。1.9对变形测量记录应及时检查整理,结合降水观测孔资料,查明降水对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影响的发展趋势和变形量,分析变形影响危害程度。1.10按照井点平面布置图给出了部分楼体及地面的沉降观测点。2确保地基砂土不受扰动的防治及措施2.1控制抽水井附近含水层不发生扰动是保证地基砂土不受破坏的关键,故选择抽水井单井水量Q、最大允许进水流速V、滤水管长度L很重

15、要。1)最大允许进水流速V的确定。最大允许进水流速V是计算滤水管直径、长度不可缺少的参数。超过V值,则使含水层发生扰动,破坏地基稳定性。V值用下式计算:V=65 m3/dK-含水层渗透系数25m/d经计算V=325m/d2)滤水管长度的确定LQ/DV式中:L-滤水管长度m Q-含水层涌水量(12877 m3/d) D-滤水管外径(0.6m) V-最大允许进水流速(325m/d) 经计算L=8.7米综上分析,降水工程中单井涌水量选用40 m3/h,滤水管长度选为9m,使含水层地下水流V小于325 m/d是安全的,能够确保含水层地基砂土不受扰动破坏。3)过滤器的孔隙率为25%以上。本工程为景观圆孔状过滤器,孔眼数为:n=P40D/d2经计算过滤器的孔眼数为:84个/米2.2滤水管下置位置及水量的确定1)成井时,滤水管下置位置在12m以下,12米以上采用粘土进行封井,保持地下水垂直下渗,进而使地下水流不产生水平运动,防止粉砂土地基受到地下水水平漏洞而产生破坏。2)单泵出水量限定在40 m3/h以,流速控制在960m/d以,防止因出水量过大,地下水流过急,带动粉砂涌入井,造成地基土破坏。3井点降水影响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