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875031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

2、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 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

3、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鹞宋荣朝茵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落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时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

4、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有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柱梏为桎

5、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有删改)1. 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逍遥”,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B. “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C. “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D. “逍遥”即通过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达到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针对庄子逍遥游齐物论中的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逐步论证真正的“逍遥”。

6、B. 文章第二段从理解“逍遥”的境界的角度,论证了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成为可能的。C. 文章第三段论证了郭象对“逍遥”的认识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观点并不矛盾。D. 文章结尾用尧和许由两个入世者的正面事例,论证了即使居庙堂之上,也可以实现真正的逍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虽然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但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B. 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那么对他在逍遥游 中“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一讲法就不可执实。C.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

7、。D. 真正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也是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所以”强加因果,根据原文,“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

8、”和“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结尾用尧和许由两个入世者的正面事例”错,许由不是正面事例,且他“自限于深山之中”,不是入世者。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答非所

9、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但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错,由“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可知,“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理解有误。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既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

10、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一所大学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

11、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

12、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1948年8月1日,陈序经离开国立的南开,到

13、私立的岭南大学出任校长。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陈序经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其中包括陈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由他主持的校务会议,其实就是一个教授会议,是由他们,而不是行政官僚来决定学校的事务。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他还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增设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机构。岭南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文

14、学院的商学经济系。广州商业发达,选读该系的达三百人,为全校各系之冠。陈序经顺应社会需求,将商学经济系扩充为商学院开设经济、商业管理、银行学三个系。他主持校务后,十分注重与地域特点相关的研究工作,恢复了西南社会调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将该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辑校有关西南社会经济的文献,翻译有关著作,并从事西南物产资源、农村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物价等方面的调查。短短一年内,就有干栏西南中国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与中国等专著问世。在陈序经到任后的一年间,岭南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逐渐具全国性与国际性,还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而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

15、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选自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等,有删改)相关链接:岭南大学是广东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基督教会在广东的最高学府,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从1948年陈序经出任岭南大学代校长一职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后虽然只有4年时间,但这短暂的年却是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摘编自谈火生陈序经与岭南大学)这位谦谦君子,在30年代却是力倡“全盘西化论”的得力猛将,名字与胡适等风行一时。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的陈序经,其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之道,却一直都是中国式的。终其一生,中国传统贤者“恭宽信敏惠”的操行,在陈序经身上有很鲜明的体现。(摘编自陆健东陈寅恪与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4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陈序经有多次到国外侨居及留学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B. 陈序经在南开、西南联大和岭南大学都曾取得不俗的业绩,如果他改变“矢志教育不改行”的信念,跨入仕途,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C. 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问题论争中,陈序经曾力倡“全盘西化论”,其实他针对的是“复古派”和“折中派”,却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D. 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发展史和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将岭南大学带上高峰,更因为他有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的勇气。5. 关于陈序经担任岭南大学校长之后的工作实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