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874968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秋节肇始于中唐,依据是中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文人赏月玩月诗。唐代的科举制让大量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和被举荐机会而产生迁徙大潮,他们背井离乡,聚集在长安、洛阳等地,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期待着命运的垂青。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仙话在社会上传播后,文人们发现中秋满月最适宜“玩”,一方面是为了附会“月宫仙境”,另一方面也是借赏月来抒写自身的人生境遇。从诗歌来看,赏

2、月诗描述的场景多在塞外或异乡,或独酌或与两三同僚、知己赏月,除了对月夜景色的临摹、由明月普照而生发出的旅愁闺怨,还有月宫中的兔、姮娥等引起对月宫仙境的遐想。唐代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是比较清冷的,中秋在肇始之初就融合了自然与个体在时代的命运,赏月诗更是文人们经验世界的心灵化,“秋月”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忍受巨大孤独和寂寞的文人们寄托情怀苦闷的情感对象物,而月宫的美好传说,飘渺的仙境,长生的象征,又象征着文人的“诗意”审美和对功成名就的“圆满”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

3、物象认同空间。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商业城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臻于成熟,人本追求凸显,“闲”与“适”,对宋人来说既是艺术境界也是人生境界。宋太宗年间,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此宋代的中秋,不同于唐代的“清冷”,东京梦华录就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市民中秋之夜赏月的热闹情景。从皇宫贵族到普通市民,通宵达旦,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中秋夜的狂欢之中。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增加,较之前的传统儒家“养心莫善于寡欲”形成的拘谨、简朴、紊朴的民风发生了转变,特别是“重利趋商”启动了人的本性欲求中所有的、久遭禁锢的享乐欲望。这样恣意寻乐之风不独为富贵之家所独享,中秋节日赏

4、月的全民狂欢,“秋月”成为民众在一年辛苦劳作后,通过消费,庆祝丰收宣泄的正规渠道,形成了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认同空间。明清之后,资本主义萌茅出现,一种新的道德价值思维方法正在破土而出,它所反映的是从“人的依赖性”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中,中秋的节俗就更加世俗化,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表现出澄净清幽的天上圆月,围合宁静的院落,亲密和洽的亲人,三者在这一刻达到混融合一,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总体来看,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节日表现的公共性与家庭性这两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张力,使得“圆月”中贵人

5、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形成了民众的情感认同空间。(摘编自张海岚中秋节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本质到底是什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秋节肇始于中唐,它的具体内涵是动态发展的,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B. 唐代文人赏月玩月诗歌的出现,与诗人人生境遇、个体命运和精神追求密切相关。C. 宋代中秋节赏月与唐代大不一样,它不仅是文人的感发,更是全民参与的一场狂欢。D. 借月圆自然现象表达对人世亲人团圆的追求,成为明清之后中秋节日的主题之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详细阐述中秋节内涵自唐至清发展

6、演化的过程。B. 文章以唐代文人为例,论述了中秋是他们安顿精神和寄托理想的物象认同之所。C. 第四段着重分析了宋代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D. 最后一段阐述了明清时中秋节逐渐演化为人们贵人伦、重亲情的情感认同空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节日文化内涵的演变紧随时代发展与变迁,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B. 宋代中秋节热闹、狂欢与经济繁荣紧密相关,经济发展是节日演化的第一因素。C. 明清之后中秋节重视家人的团圆,说明人们回归私人空间而不再看重公共空间。D. 唐代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比较清冷,它是文人经验世界的心灵化。【答案】1. A 2

7、.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错误。根据原文第段“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和第段“对宋人来说既是艺术境界也是人生境界。宋太宗年间,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此宋代的中秋,不同于唐代的清冷”可知,文本着重从人们精神需求与节

8、日的关系的角度分析,选项中“社会需求”是个宽泛的概念。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第四段着重分析了宋代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错误,根据原文第段“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增加”“特别是“重利趋商”启动了人的本性欲求中所有的、久遭禁锢的享乐欲望”“这样恣意寻乐之风不独为富贵之家所独享,中秋节日

9、赏月的全民狂欢”可知,第四段侧重论述的是“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原因,而非过程。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错误,根据原文第段“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

10、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可知,文中并没有将中秋节和其他节日作比较;B项,“经济发展是节日演化的第一因素”错误,根据原文第段“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商业城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臻于成熟,人本追求凸显”可知,经济发展应该是演化发展的要素之一,但不是第一因素;C项,“说明人们回归私人空间而不再看重公共空间”错误,根据原文第段“在这样的时代中,中秋的节俗就更加世俗化,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可知,“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并不意味着“不再看重公共空间”。故选D。(二)实用类文

11、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最终溯源石梁而登天台山,全长约2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诗篇无数,天台就是诗路的目的地。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收载的诗人2200余人中,先后有近300多人吟诵天台山,留下1300多首诗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了唐诗“物化”的步伐。天台以北,在琼台仙谷光怪陆离的崖壁上,一首首描绘天台山风光的诗句将人拉回千年前的盛世大唐,以石梁景区为核心,天台“云端唐诗小镇”呼之欲出;天台以西,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隐居70余年,著寒山集,依托寒岩、明岩、寒山寺等景区集中的资源优势,

12、“寒山小镇”跃然纸上。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建立唐诗书院、制作创意产品,该县通过多种方式,使“诗路文化”在特色小镇中再现。(摘自“诗与远方”犹在随唐诗游天台,光明日报2019年2月17日)材料二: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特色小镇分类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受到欢迎。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江南六大古镇和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古镇,这个时期对古城古镇以观光为主。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无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风俗文化的体验都可以在文旅小镇享受的。(摘编自文旅特色小镇发展及开发模式分析)材料三:特色小镇是聚集特

13、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材料四: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

14、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

15、镇,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中浙江天台县建设“云端唐诗小镇”“寒山小镇”等特色小镇是将唐诗“物化”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凸显了“诗路文化”的特点。B. 从“国家级特色小镇分类占比情况”看,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功能类型多样,发展态势良好,而且比例分配均匀。C. 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D. 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16、 浙江天台县在唐诗上做文章,其特色小镇的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等再现了“诗路文化”。B. 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到文旅特色小镇旅游,由最初对古城古镇的观光游升级为休闲度假游。C. 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产业生态位”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D. 四则材料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建设文化特色小镇这一中心,分别谈到它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发展意义,并介绍了国外成功的经验。6. 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特色小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B 5. A 6. (1)立足区域资源,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特色小镇。(2)适应大众需求,不断创新升级。(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