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874782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 阅读题(共67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

2、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

3、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骨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

4、,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体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文字。从古文字的演

5、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B. 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C. 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D. 古人

6、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B. 文章在论证古代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C. 古代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代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底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D. 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

7、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B. 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C. 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D.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答案】1. C 2. D 3. C【解析】【1题详

8、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扩大范围,“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不正确,原文是“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C选项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的范围。故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D项,“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不正确,从原文

9、来看,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故选D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C项,“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说法绝对。原文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故选C项。【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10、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就业篇编者按: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

11、稳步向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获得感。回首这4年多,我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民生账单”?横跨这一时间轴,解读历年来的民生“硬”数据,以就业小窗口,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提气!连续4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国务院日前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显示,以就业和社保为代表的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1310万,1322万,1312万,1314万这是我国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1300万,每年都超过目标300万。对于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

12、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据估算,中国5年来新增约6400万就业人口,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就业好于预期,饭碗就有了保障。北京一家西餐厅的厨师陈向,6年前离开河南老家外出务工,边干边学,如今月薪超过5000元,“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学到了手艺。”他表示,“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凝心!795万,稳住就业底盘靠他们每到就业季,就常听到高校毕业生这样感叹“找份好工作,真难!”据教育部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为795万。回顾过往3年,分别新增22万、16万、30万,逐年增长依然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的主旋律。毕业季求职是场马拉松,一边是依然不可盲

13、目乐观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一边是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如何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许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将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做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规划明确,要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除高校毕业生外,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安置工作也被摆在了突出位置。据统计,2016年去产能过程中安置职工726万人,今年大约还需安置职工50万人。聚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

14、,刷新速度和颜值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比上年增加85万人。“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15、,习近平强调“首创精神”一词。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力,为就业市场创造全新就业岗位。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2017年乃至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李警锐张琪昭)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 新闻从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突出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报道,而且认为可以通过“就业”小窗口来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B. 中国5年来新增就业人口约6400万,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特别是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比去年还多了100万人。C. 牵牛要牵牛鼻子。稳住就业底盘要靠795万高校毕业生,只有解决好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就业,才是抓住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D. 文章从三个方面

16、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并且暗示读者,国人将来的就业状况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标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化用毛泽东的名句,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B. 本文采用多侧面拼接形式,从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C. 在关注新闻事实的同时,通过援引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的量化指标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具感染力。D. 新闻最主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讲话”。本文从全局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采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