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1873781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言,党校,.,此篇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时写下的。文章发表于1859年1月。,.,一、序言的写作背景 二、序言的主要内容 三、 学习体会,.,导言是马克思完成两大转变的标志,而序言则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一)工人运动的斗争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居统治地位。德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2、。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还严重危害工人运动。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有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来正确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为无产阶级指明斗争方向。马克思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文献,开始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一、序言的写作背景,.,(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从理论上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 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一新形势客观上要求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分析,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要求从理论上结合新形势阐明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决心在革命到来之前完成自己的著作。他写道:“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

3、,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1858年8月至1859年1月,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24本手稿重新进行了修改整理,同时还写了这篇序言。,一、 序言的写作背景,.,1858年 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赔款600万两白银; 1859年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59年 11月,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中国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主权。,一、 序言的写作背景,.,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简短的内容叙述了马克思本人转向政治经济学方面研究的经过,同时这

4、里面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要原理。,二、 序言的主要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 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包括两章:第一章商品,第二章货币或简单流通。这是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第一分册。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学说,完成了劳动价值论方面的

5、革命,它标志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达到了成熟阶段。,二、 序言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在序言中提到的三件所谓物质利益的事情是指:第一件是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和地产析分的讨论;第二件是有关物质利益的事情,是当时莱茵省总督沙培尔针对摩塞尔地区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公开论战;第三件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恰恰是这三件难事,成了马克思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 (2)马克思要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的评判,必须获得充分的政治经济学知识。,1.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农民在山上捡枯树枝是否是盗窃?虽然主要的不是从经济方面,而是从政治和法律方面揭露剥削阶级的本性,但是,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

6、已经初步按照人们的经济地位来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看出国家和法不过是大私有者的工具,公开表明自己站在备受压迫的贫苦人民一边。这就说明,他对社会的观察已前进了一步。 关于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第三个环节。在1842年12月的莱茵报上,连续刊登了描述摩塞尔区农民的悲惨处境的通讯。莱茵省总督沙培尔指责这些通讯歪曲事实,诽谤政府,向记者提出控告。马克思挺身而出,为记者辩护。在辩护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着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者的行动,而且就像呼

7、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只要我们一开始就站在这种客观立场上,我们就不会忽此忽彼地去寻找善意或恶意,而会在初看起来似乎只有人在活动的地方看到客观关系的作用。”,.,针对保守的奥格斯堡总汇报攻击莱茵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发表了自己对于共产主义的最初看法。他一方面指出总汇报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是“肤浅的、片面的想象”,同时又反对当时流行的空想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不是靠写几篇文章句能解决的问题,而应该以最贫穷的居民阶层的真正利益为基础。指出:“现在一无所有的等级要求占有中等阶级的一部分财产,这是事实,实际曼彻斯特、巴黎和里昂大街上引人注目的事实。”,.,(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基本确立。 1843年

8、到1849年期间复杂的革命斗争和繁重的实际工作,常常打断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但是,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基本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完成了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的根本转变。 (2)50年代的艰苦创作生活。 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这是指导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2、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

9、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批判地仔细钻研新的材料。这些研究一部分自然要涉及到似乎完全属于本题之外的科,在这方面不得不多少费些时间。”。 马克思:序言,.,“法律是事物的法的本质的普遍和真正的表达者.因此,事物的法的本质不应该去迁就法律,恰恰相反,法律倒应该去适应事物的法的本质.“ 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三篇论文) “国家的真正的社会教育作用就在于它的合乎理性的社会的存在。国家本身教育自己成员的办法是: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使个人和整

10、体的生活打成一片,使整体在每个个人的意识中得到反应。” 马克思科伦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企业先做大还是先做强?,做大做强是辩证关系,作大核心是上规模,做强核心是提高竞争力,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怎么办?第一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第二培育一个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两条我们现在做到了。第三分析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是规模优先型还是效率优先型。先做大、再做强是陷阱 ;先做强、再做大乃上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安全发展,.,“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做法。所以一般说来,法就是作为理念的自由。” “自在自为的国家就是伦理性的整体,是自由的现实化;而自由之成为现实乃

11、是理性的绝对目的。” 黑格尔,.,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的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异化的社会原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克罗茨纳赫笔记关于历史、政治与国家的研究 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 哲学的秘密是人本学,是颠倒的世界观。黑格尔把绝对理念看作主体,实际上现实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体。不是现实服从理念,而是理念服从现实,不是理念决定现实,而是现实决定理念。 “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

12、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马克思,.,“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辨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真正构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现实的精神实在性,它们是国家存在的方式。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把自己变成国家。它们才是原动力。” “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它们是国家的必要条件。”,.,淮安一工地出土5

13、.5万枚古币,老宅原住户汪氏兄弟称这批古币是他们祖父早年埋下的,应归还汪家。淮安市博物馆则认为只要是地下埋藏物都应属于国家。汪氏兄弟拿出各种证据,博物馆却并不买账。,.,新加坡政府有两个特点很突出:一是廉洁,其清廉指数排名居世界上前几位、居亚洲第一位;一是高薪,新加坡高官的薪酬世界第一,据称世界上公务员工资最高的30人都在新加坡。 一,在施行“高薪养廉”制之前,新加坡政府已解决了廉政问题,新加坡公务员的廉洁并非因为实行了高薪制所致;二,实行高薪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养廉,而是为了吸引高级人才;三,能获得高薪的仅为少数高官,即总统、总理、部长等,人数不多,普通公务员的平均薪酬与一般企业从业人员相差不大

14、,并不享受高薪;四,少数高薪者,除薪金外没有任何灰色收入或特殊福利,公务之外的任何花销都得自己掏腰包。,新加坡“高薪养廉”,.,“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 “在货币市场上作为危机表现出来的,实际上不过是表现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本身的失常”。 “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所以乍看起来,好象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里曾经非常恰当地引用过这两句诗,他在该书的序言里这么写:“我

15、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符合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我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这是马克思把但丁在地狱门上写的两句诗借鉴过来,用来告诫要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有这样一种品格:坚韧不拔,不受舆论偏见的干扰。同样在但丁的地狱里也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两句诗马克思也非常欣赏,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里引用这两句,并加以发挥,进一步阐述:“任何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

16、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对于我们来讲也可以作为一个人生的格言,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的时候,而遇到种种流言飞语,种种舆论的偏见,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中国模式面临重大挑战,现有发展模式在新的国际、国际经济环境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对内依赖于房地产,对外依赖于出口,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正面临巨大挑战。内需的增长将受到前期高增长相伴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结果的严重制约,而我们的各级政府对投资的冲动依然强烈(这次“保增长”的政策体现得非常明显),这将会使我们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化,不通过启动消费、而是继续扩大投资将加剧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产能过剩危机可能全面爆发。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发展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典描述,(一)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