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七年级第14讲-《诫子书》+写作:理清思路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873387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0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新七年级第14讲-《诫子书》+写作:理清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暑假新七年级第14讲-《诫子书》+写作:理清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暑假新七年级第14讲-《诫子书》+写作:理清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新七年级第14讲-《诫子书》+写作:理清思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3 1 对 3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 授课日期时间 主题诫子书 & 写作理清思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内容 1、 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 2、 互动探索 你听说过诸葛亮这个人吗?知道哪些与他相关的故事? 2 / 13 【知识梳理】 人物诸葛亮 生 卒 年 181 年 234 年 10 月 8 日 字号字孔明,号卧龙 籍 贯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人物简介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

2、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 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 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概况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 岁临终前写给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 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

3、亲,对儿子 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 如此深切。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书,书信。 作者档案 作品介绍 原文讲解 夫 1 君子 2 之行,静 3 以 4 修身,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非淡泊 5 无以 6 明 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 志 7,非宁静8 无以致远 9。 1、夫(f )助词,用于句 首,表示发端。 2、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 静专一。 4、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 的目的。 3 / 13 段解: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

4、书修身,精心养德,保国爱民。 (1)古今异义 字词句式 句解:诸葛亮用双重否定的句 式,强调了要“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这是一句富 含哲理的名言,千古流传。 句解: 这句话道出 了才与学的关系。 句解:“学须静” ,讲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是静心专一,不受外界干扰。“学以 广才,志以成学”是又一至理名言,学习才能增长 才干,而有志向和毅力则是学有所成的前提条件。 句解:从反面入手,劝勉 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 泊宁静中提高自我修养, 最忌“淫慢”“险躁”。 句解: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促犹如 白驹过隙,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 4 / 13 非宁静 无以致远(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今义:只是指环

5、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一词多义 学 (3)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 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增长) 诫子书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文章短小,说理透彻。 本文短短86 字,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 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因此, 他告诫儿子: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 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因此, 诸葛亮提出了静与俭相结合的道德修养论,提出:“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成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几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 字。“俭以养德”与“静”是否无关? 看似无关, 实则关系密切。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心。诸葛亮提出了 “俭以养德” 的主张, 就修身而言, 不要刻意追求锦衣 玉食; 就治国而言, 则应约己爱民。 那么, 如何培养俭德呢?这就要求自己能在思想上保持宁静,在生活上甘 于淡泊。其实儒家也是重视

7、节俭的,“一箪食,一瓢饮”,不以为苦。论语述而说:“奢则不孙,俭则 固。”将奢与俭进行对比,强调戒奢崇俭。因此,所谓“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之上的美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确实,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所波逐流,迷失方向, 结构图解 问题探究 夫学 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主题归纳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写作特色 读后感悟 5 / 13 切忌追逐短视的功利而积极与功名富贵。它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但

8、对于后人也有普遍的警示作用。 关于诸葛亮的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黄月英并非丑陋不堪,而是一个聪明美丽、 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 她曾拜名师学艺。艺成下山时, 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 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 “亮” 二字者, 即她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 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 “明”“亮”二字的未来蜀汉丞相诸葛亮。成婚时, 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诸葛亮视鹅毛扇 如掌上明珠, 形影不离。 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

9、更主要的是可以熟练运用扇上的谋 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扇不离手。 【例题精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 之行 () (2)俭以 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 /之行 B.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

10、“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 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知识拓展 6 / 13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诫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驰() 非志无以成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_ _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 唐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 历东西二林

11、, 抵化成、 憩峰顶。 登香炉峰, 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 ,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 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 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 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 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

12、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 “化成”指化成寺。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聚落:村庄。迨( d 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7 / 13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 /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 /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 /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华()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 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12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知识梳理2】 作

13、文:理清思路 “思路, 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 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 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叶圣陶) “思路的开 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让作文思路清晰的方法。 1、整体构思。首先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2、确定写作顺序。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去写,这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 需要来确定。 3、列提纲。在头脑中行成作文的结构框架后,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 提纲不仅要呈现文章的整体框架,也要

14、包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例题精讲】 文题例文: 目标导航 我的爸爸二三事 第一段:爸爸和我们一起去公园玩。(略写) 1.这是一个晴暖的春日,一家人计划去公园玩。(略写) 2.爸爸难得在家休息,睡的正香。(略写) 3.爸爸拗不过我,答应一起去公园。(较详) 第二段:爸爸是一个风趣、不顾家、工作极认真的人。(详写) 1.爸爸的工作性质、工作态度(突出工作极认真)。(略写) 2.爸爸全身心投入工作,苦了妈妈。(略写) 1、了解一般文章的思路行文顺序,能列出简要的文章结构提纲。 2、学会对已有的材料根据中心进行取舍,充分认识撰写提纲的作用。 3、明确文章思路清晰的重要性。 8 / 13 文题二例

15、文: 这天,我回家晚了 我愤怒地摔门而去,耳边还回荡着妈妈的呼唤声。 天早已黑了,月光洒落下来,寂静的小路上树影斑驳。我独自匆匆走着, 感受着寒风的刺痛。心里有的只是茫然、悲伤,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好,要走 多久 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漆黑的楼道里,我在一个台阶上坐了下来,面对着别 人的家门,看着从门缝里透出的几丝光亮,听着屋内不时飘出的欢声笑语,我 的情感无法言说,不禁又想起刚才的一幕。 今天本市我的生日,刚才一家人还在有说有笑地吃着饭。爸爸突然提到我 的成绩, 接着便不停地指责我。我讨厌这个话题,但爸爸却越说越来劲。好吧, 我只能埋头听着了。 我一直低着头忍耐着,压制着心里的火气。谁知爸爸又搞激

16、将法:“学不 好,没出息。再不学,就不要上了!”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起身将筷子一摔, 喊道:“我不学了!”说罢向门外冲去。妈妈抢在门口拦住我,我全然不顾, 一把推开妈妈,快速将门打开,跑了出去仿佛听到妈妈在喊着我 的名字:“谦谦” “谦谦,谦谦”我被一阵叫声惊醒,是妈妈。妈妈,真是你吗?我现 在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 想着,听着,眼前开始一片模糊,我低声啜泣起来。不知是被一种什么力 量驱使,我勇敢地走出了楼道。 “快穿上, 天太冷, 咱们回家。 ”妈妈看到我, 随手把一件棉衣给我穿上, 一股浓浓的爱意瞬间温暖了我。“妈,我错了。”妈妈看着我没有再说什么, 眼中流露出一种欢喜。她顺手轻推我的后背,催促我回家 那一天,是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也是从那时起,我长大了。 这件事在我心中存留了多年,那急切的呼唤声仍时刻响在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