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训练—数与代数:应用题(2)(知识点总结+同步测试)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871309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6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训练—数与代数:应用题(2)(知识点总结+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训练—数与代数:应用题(2)(知识点总结+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训练—数与代数:应用题(2)(知识点总结+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训练—数与代数:应用题(2)(知识点总结+同步测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训练数与代数 应用题( 2) 知识点复习 一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知识点归纳】 出勤率 =出勤人数总人数100% 发芽率 =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纳税问题: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款 =应纳税金税率 利息问题: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 1:某公司开会,有 25 人缺席,有 100 人出席

2、,这个会议的出席率是() A、80% B 、75% C 、100% 分析:出席率是指出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计算方法为: 总人数 出席人数 100%= 出席率, 由此列式解答即可 解: 10025 100 100%=80%, 答:出席率是 80% ; 故选: A 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 ,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 除以全部数量乘以百分之百 例 2: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 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20%,这个商店卖出这 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分析:可以这样想,赚了20%,亏本 20%是和谁比较呢?是与原价比较,因此原价是单位“

3、1”,赚了 20% 就是说原价的(1+20%)是 60 元,求原价,用除法,60( 1+20%)=50(元),同理亏本20%就是说原 价的( 1-20%)是 60 元,求原价,用除法,60( 1-20%)=75(元) 解: 60( 1+20%)+60( 1-20%)-602 =50+75-120 ; =125-120 ; =5(元); 答:这两件商品亏了5 元 点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单位“1”,找出对应关系 二分数、百分数复合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通常叫做 复合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复合应用题,运算按照分数和

4、百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即可,通 常是将分数化成百分数 成数: 在求甲数对于乙数的比时, 把比值化成纯小数,所得的纯小数叫做甲数对乙数的成数 如: 8 成=0.8= 10 8 =80% 打折:打折就是在原来售价的基础上降价销售,几折则表示实际售价占原来售价的成数如: 7 折=0.7= 10 7 =70%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 1: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4 1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33% ,第一次比第二次少用了16 米, 这捆电线长多少米? 分析:把全长看作单位“1”,16 米也就是占全长的( 33%-4 1 ),要求全长用除法解答即可 解:16(33%- 4 1 ), =16 25

5、 2 , =200(米) 答:这捆电线长200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找出16 米所占的分率,也就是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例 2:一台洗衣机原价 1450 元,现降价 20% 出售,但售价仍比成本高 9 1 这台洗衣机成本多少 元? 分析: 一台洗衣机原价 1450元, 现降价 20% 出售, 现价就是原价的(1-20% ) , 既1450 (1-20% ) 元,但售价仍比成本高 9 1 ,就是现价是成本的( 1+ 9 1 ),即1450(1-20% )( 1+ 9 1 ) 元, 据此解答 解:1450(1-20% )( 1+ 9 1 ), =14500.8 10 9 , =1044(元)

6、答:这台洗衣机成本1044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简单的工程问题 【知识点归纳】 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 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合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 1:打一份文件,甲用4 小时,乙用 6 小时,两人合打()小时能完成 A、 5 12 B、 12 5 C、10 分析:把这项工程看做

7、单位“1”,那么甲的工作效率是 4 1 ,乙的工作效率是 6 1 ,利用工作时 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即可求得两人合打需要的时间,由此即可进行选择 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1( 4 1 + 6 1 ), =1 12 5 , = 5 12 ; 答:两人合打 5 12 小时能完成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得 出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 2:要装配210 台电脑,已经装了6 天,每天装配15 台,剩下的每天装配20 台,还要几天才能装完? 分析:我们运用要装配电脑的台数减去已经装的台数,除以剩下的每天装配的台数,

8、就是要用的天数 解: (210-156) 20 =12020 =6(天); 答:还要6 天才能装完 点评:本题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进行解答即可 四简单的归一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个量在改变,另一个量也随之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 之为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才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归一问题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

9、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 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分数(反归一)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 1:计划 5 小时做 40 个零件, 3 小时做这批零件的() A、 5 3 B、 5 4 C、 4 3 分析:先算出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再算出3 小时做多少个零件,把40件零件看做单位 “1”,进一步求出3 小时做的占 40件得几分之几 解:平均每小时做的零件数:405=8(个), 3 小时做的零件数: 83=24(个), 3 小时做的

10、占 40 件的: 2440= 5 3 答:3 小时做这批零件的 5 3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得单一量,再由不变的单一量求得总量,进一步得出答案 例 2: 3 台织布机4 小时织布336 米,照这样计算,1 台织布机8 小时织布多少米? 分析:照这样计算,说明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量不变,先用336 除以 3 台,求出每台4 小时的织布量, 再除以 4 小时,求出每台每小时的织布量,然后乘上8 小时即可求解 解: 336348, =11248, =288, =224(米); 答:1台织布机 8小时织布224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得单一量,再由不变的单一量求得总量 五简单

11、的归总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 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 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 “归一”与“归总”的区别: “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是先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 1:小明打算 16 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看15 页现在要 10 天看完,平均每天应看 多少页? 分析:先求出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再把这些页数平均分到10

12、天 解:161510, =24010, =24(页); 答:平均每天应看24 页 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总量,再根据总量求解 六归一、归总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1理解题意,分析出是归一还是归总题型 2理解乘除与加减混合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 1:3 名工人 5 小时加工零件 90 件,要在 10小时完成 54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 9 人 分析:由“ 3 名工人 5 小时加工零件 90 件”,可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9053=6(个); 要在 10 小时完成 540个零件,那么每小时完成 54010=54 (个), 因此需要工人 5

13、46=9 (人) 解:54010(9053), =546, =9(人); 答:需要工人 9人 故答案为: 9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先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然后再求10 小时完成 540个零 件需要的人数 例 2:在图书室借阅图书的期限为10 天, 10 天后超过的天数要按每册0.5 元收取延时服务费小明借了一 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5 页, 16 天才能全部看完请你帮他算一算,他至少每天多看几页才能准时归还而 不交延时服务费? 分析:要想能准时归还而不交延时服务费,就必须10 天看完这本书,所以要先求出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就是求 16 个 5 页是多少,用乘法,即165;然后用总页数

14、除以10 天,就是他每天要看的页数,即165 10;用这个页数减去5,就是每天要多看的页数,即16510-5 解: 165 10-5 =8010-5 =8-5 =3(页) 答:他至少每天多看3 页才能准时归还而不交延时服务费 点评:本题还可以用逆推法,要求他至少每天多看几页才能准时归还而不交延时服务费,就要先求出他应 看的页数,他应看的页数就要用总页数10 天,总页数又是原来每天看的页数16 天 七简单的行程问题 【知识点归纳】 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两地的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

15、在后):追及问题 =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 1: 甲乙两车从A、 B 两地同时相对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63.5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5 千米,4 小时相遇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根据题意,应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即63.5+56.5=120 (千米), 然后乘相遇时间,列式解答即可 解:( 63.5+56.5) 4 =1204 =480(千米) 答: A、 B 两地相距480 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例 2:王华以每小时 4 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

16、 6 1 小时行了全程的 3 2 ,王华家离学校有多少千 米? 分析:先依据路程 =速度时间,求出王华 6 1 小时行驶的路程, 再运用分数除法意义即可解答 解:4 6 1 3 2 , = 3 2 3 2 , =1(千米), 答:王华家离学校有1 千米 点评:分数除法意义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王华 6 1 小时行驶的路程 例 3: 甲、 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距中点 14 千米的地方相遇, 两车相遇时, 它们所行路程的差是 () 千米 A、7 B、14 C、28 D、42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 千米,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 千米,因此它们的路程 差为 142=28 千米,据此即可进行解答 解:因为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 14千米, 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 千米, 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 千米;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间、路程、速度差的掌握情况 2020 年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同步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