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87125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7.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08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08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08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08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钱 易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2010.10,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及实质 生态文明的诞生与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绿色大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及实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人类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思考 争论、矛盾与进步 从个人到团体,进而成为联合国议题,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酸雨 荒漠化 森林锐减,资源短缺 耕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丧失 臭氧层损耗 全球气候变化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工业革命以来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1962年: 美国 Carson 1972年: 罗马俱乐部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8

2、7年: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种致命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恢复的。因为它们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进入生物组织内。, 美: 蕾切尔.卡逊, 美: 蕾切尔.卡逊,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 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鸟, 牛羊病倒和死亡; 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们中也出现了 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儿的 清晨曾经荡漾着鸟鸣的声浪,而现在只有 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木和沼泽。,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一条

3、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的超级公路,但实际上,这条路的终点却潜伏着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地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 美: 蕾切尔.卡逊,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俱乐部于1968年成立 10个国家30位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和实业家参加 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成立了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D. L.Meadows 教授 为首的研究小组,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1972年发表; 地球的支撑力将会由于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某个时期达到极限,使经济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 为了避免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的世界

4、崩溃,最好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强烈的反响,尖锐的论争,对人类前途的忧虑促使人们密切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反对增长的观点受到了尖锐的批评和责难; 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土壤,作好了准备。,新观念,新口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这个地球不是我们从上代人手里继承下来的, 而是我们从下代人手里借来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72年 瑞典 斯德哥尔摩 113个国家或地区参加 中国派出了代表团 发表了: ,人类环境宣言,3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向全球发出呼吁:已经到了这样的历史时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1983年3月成

5、立; 挪威前首相 G. H. Brundland 夫人任主席; 负责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研究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1987年发表了: “我们共同的未来”。,三大部分: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挑战 共同的努力,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要观点: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 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6、的概念; 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认识的重大飞跃。,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 (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183个国家, 102位国家元首, 70个国际组织参加,通过了: 环境与发展宣言(地球宪章),是一份纲领性的文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 21世纪议程,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 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是向各国政府和全球人类发出的总动员; 是人类跨向新的文明时代的关键性一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

7、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 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Fairness):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不应该损害支持 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共同性(Common): 共同目标,共同努力,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 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

8、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总结了10年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绩和问题 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政治宣言和执行计划,政治宣言要点,宣言承认1992年里约会议所确定的目标没有实现; 全球环境继续恶化,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鱼类资源不断减少,荒漠化在吞噬越来越多的良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已显而易见,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其危害日趋严重,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脆弱,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海洋污染继续夺去数百万的无辜生命.,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努力,率先于1993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

9、程; 制定并实施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制定和完善了120多部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防灾减灾等法律法规; 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部门、多层次运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公约,积极参与环境国际合作。,中国迫切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众多; 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比世界人均资源拥有量少得多;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工业发达国家;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需迎头赶上;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突出表现在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的比较,水资源 25%

10、耕地 40%弱 石油 8.3% 天然气 4.1% 铜 25.5% 铝 9.7%,我国面临世界最严峻、最复杂的环境污染,水污染:有机污染、富营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大气污染: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酸雨、汞污染、沙尘暴; 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工业排放的有害废弃物、废弃家电产品; 全球气候变暖:CO2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中央再三强调要实施科学发展观;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要改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 要发展循环经济; 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诞生与意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渔业时代:自然力异常强大,人类崇拜自然,畏惧自然,形成图腾文化; 农业时代:人类崇拜土

11、地,开始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有了一些工具,出现了“愚公移山”的思想,也注意与自然的协调; 工业时代:发明了机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出现“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 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应运而生。,人类文明历程,高能耗 低产出 污染严重,高效率 高科技 低消耗 低污染 整体协调 循环再生 健康持续,人对自然的两种片面观点,过分夸大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和人类的主宰作用-生态唯意志主义; 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被动适应,要求人类返回自然-生态唯自然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论点,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 近代科

12、学革命创导人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我国大跃进时代的“豪言壮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我国文化革命时期的口号:“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创立生态文明是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及其活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人类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生态文明的实质,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 生态文明着重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 生态文明提倡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尊重与善待自然:一切物种; 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 顺应自然的

13、生活。 关心自己并关心人类:正义原则,公正原则, 权利平等原则,合作原则。 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责任原则,节约原则, 慎行原则。,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生态文明的五大领域,生产领域生态工业、生态农业; 消费领域绿色消费; 基础设施领域交通、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城市废弃物回收和利用; 天然生态系统领域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湿地; 文化教育领域学校教育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形成。,发展新模式-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指导人类一切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和消费活动; 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线形经济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 由高开采、低利用、高排

14、放改变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减量化 Reduce,资源化 Reuse,再循环 Recycle,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工业 绿色农业 绿色交通 绿色能源,绿色建筑 绿色旅游 绿色服务 清洁生产,绿色产业的特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量;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改善产品设计、工艺过程和设备、加强生产管理,减少废物排放量; 尽可能回收利用各类废弃物,把废物变成资源。,Solutions (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途径) Nuclear?Renewables?!Carbon sequestrati

15、on ?!Efficiency !,Prof. Ernst Ulrich von Weizscker,What is high tech today?什么是今天的新技术?,Silicon Valley (IT) Biotechnology New Materials Nanotechnology Green Technologies!,钢铁工业的三个循环,可燃气体的循环利用 水的循环利用 废渣的循环利用,钢铁工业的新功能,生产钢铁产品 生产并供应电能 提供建筑材料及其他产品的原料 消纳社会废弃物,我国吨钢用水量大大降低,2000年 25 M3/T 2010年 4 M3/T,节能与能源结构的转变

16、,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加强煤的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 核能的利用,日本松下电冰箱的能耗连年下降 Prof. Ernst Ulrich von Weizscker,造纸工业用水量显著下降 Prof. Ernst Ulrich von Weizscker,节能潜力巨大,我国GDP占世界生产总值7%,却消耗了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7%,表明能源效率太低; 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必须确立“人均能源应控制在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思想; 应倡导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消费节能; 浪费能源的现象比比皆是,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煤的高效低碳利用多联产方案,建材,以煤气化为核心,净化后实现电力、化工、热、气的联产,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油菜,亚麻子等 乙醇甜菜,玉米,废秸秆 沼气或氢气燃料动物排泄物,中国广泛使用的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