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87037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意见,济宁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2,一、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二、复习的知识要求与建议 三、复习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四、命题的设想与思考,2010年小学毕业数学复习意见,3,复习时间:5月中旬至6月下旬 大约56个星期,复习重点:青岛版五年级教学内容,一、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4,1.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查缺补漏,进 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 3.温故而知新,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复习的功能与价值,5,二、复习的知识要求与建议,6,知识与

2、技能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 3.量的计量(常见的量) 4.比与比例 5.式与方程,7,1.数的认识,(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各种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 运用图等方式构建知识网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整理。,8,9,1.数的认识,(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各种数,沟通 各种数之间的联系。 运用图等方式构建知识网络,鼓励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整理。 利用数轴为学习数提供直观模型。,10,11,(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各种数,沟通 各种数之间的联系。 运用图等方式构建知识网络,鼓励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整理。

3、 利用数轴为学习数提供直观模型。 结合实际情境,体会数的发展过程。,12,结合实际情境,体会数的发展过程。,13,(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2)以数位顺序表为依据梳理整数、 小数的读写方法,14,(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2)以数位顺序表为依据梳理整数、 小数的读写方法,(3)数的改写,15,1.数的认识,(4)理解因数、倍数、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等概念,会运用概念 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16,17,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2.数的运算,(1)注重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四则运 算的意义 通过举例寻找各种运算的原型, 系统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18,通过举例

4、寻找各种运算的原型, 系统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19,2.数的运算,(1)注重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通过举例寻找各种运算的原型,系统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乘除法之间互逆关系,20,2.数的运算,(1)注重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2)依据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其简算意识 。,21,结合律:( a+b)+c= a +(b+c),结合律:( ab ) c= a (bc),分配律:( a+b) c= ab+ac,(2)依据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 进一步培养其简算意识 。,22,2.数的运算,(1)注重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2)依

5、据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 进一步培养其简算意识 。,(3)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 计算方法 。,23,(3)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 的计算方法 。,24,(1)注重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2)依据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 进一步培养其简算意识 。,(3)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 计算方法 。,(4)加强解决问题的复习,培养学生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5,充分利用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归类。 增加问题的开放性,开发学生的智慧与创新能力。,(4)加强解决问题的复习,

6、培养学生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6,3. 量的计量(常见的量),(1)注重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并建立部 分“标准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27,28,3. 量的计量(常见的量),(1)注重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并建立部分 “标准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2)沟通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联系, 发展空间观念。,29,30,3. 量的计量(常见的量),(1)注重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并建立部分 “标准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2)沟通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联系, 发展空间观念。,(3)明晰计量单位互化的方法。,31,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4. 比与比例,(1)理解基本概念,构建知识网络。,32,33,4. 比与比例

7、,(1)理解基本概念。,(2)注重沟通比和比例间的关系 及与分数、除法的联系。,34,商不变规律 比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当于,35,5. 式与方程,36,5. 式与方程,(1)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发展 代数意识。,(2)加强用方程解决问题和用算术法 解决问题的对比。,37,(2)加强用方程解决问题和用算术法 解决问题的对比,38,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39,知识与技能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应有系统的整理与认识。,40,41,42,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应有系统的整理与认识。,(2)注重对平面图形的

8、面积计算公式和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回 顾与整理,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渗透转化的思想与方法。,43,44,45,46,47,知识与技能空间与图形何,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48,49,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4)注重实践操作,看 画 量 算,50,2.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对称 平移 旋转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设计图案,51,52,把握好具体教学内容的“度”,1.借助方格纸。 2.旋转的角度是90 3.平移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53,注意事项,1

9、.夯实“点”:在理清知识点中寻找薄弱环节。,自主整理,回忆知识点。,辨析概念,弄清易错点。,自我查漏,强化知识点。,54,1.夯实“点”:在理清知识点中寻找薄弱环节。,2.织成“网”:在梳理知识脉络中沟通相互 联系。,沟通纵向联系。,关注横向联系。,注意事项,55,1.夯实“点”:在理清知识点中寻找薄弱环节。,2.串成“线”:在梳理知识脉络中沟通相互 联系。,3.拓宽“面”:在比较辨析中形成认知结构。,在比较中拓展知识面。,在思维碰撞中开阔视野。,注意事项,56,57,1.夯实“点”:在理清知识点中寻找薄弱环节。,2.串成“线”:在梳理知识脉络中沟通相互 联系。,3.拓宽“面”:在比较辨析中形

10、成认知结构。,4.提升“体”:在综合运用中发展学生空间 观念。,注意事项,58,知识与技能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概率),1.统计,2.可能性,59,(1) 收集数据,现成的数据;需要自己调查的数据。 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调查、实验、查阅资料等。 学生应对收集数据的多种方法都有比较丰富的体验,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取数据。,1.统计,60,(2)整理和描述数据,统计图 统计量,(3)分析数据,统计图的名字、刻度 数据的比较:多多少,多少倍,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数据的整体(极值?极端数据?平均数?偏差?) 变化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和预测,61,2.可能性,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情境

11、中每种情况下所 有可能的结果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可能性的问题。 帮助整理关于可能性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帮助学生消除错误的认识,逐步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62,知识与技能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概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平均数在描述数据时的作用。,2.让学生经历“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 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表或统计图) 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统计的过程。,3.重视培养统计观念。,4.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和回顾有关可能性的知识。,63,注意事项,1.在比较中梳理,64,65,注意事项,1.在比较中梳理,2.在练习中拓展,66,67,策

12、略与方法,转化 数形结合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68,数形结合诗,数形本是相依偎, 焉能纷作两边飞.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休. 几何代数统一体, 永远联系莫分离.,华罗庚,69,70,1.目标要明,(1)复习的内容要明确。,(2)目标的层次要明确。,(3)复习要求要明确。,三、复习的策略与注意事项,71,2.择例要精,准确性 典范性 综合性,定调 给法 树靶 立样,3.方法要巧,72,4.途径要广,课前唤醒旧知,明晰知识点。 课中串点成线,编制知识网。 课后实践应用,完善知识链。,5.思维要活,73,6.评价要准,(1)评价试题的拟定要准确。,

13、(2)评价手法的应用要恰当。,(3)评价结果的展示要充分。,74,7.情感要足,重现知识点 完善知识链 明晰知识源 感悟知识值,75,复习课的一般教学模式,76,(一)命题设想,四、命题的设想与思考,1.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严格按照课标求, 注重全面, 能力立意,2.命题原则,全面性、科学性、导向性、综合性、趣味性,77,3.命题思路,突出学科本质,放眼生活, 激活经验,捕捉热点, 具有童趣。,4.题型与分值,题型、分值与往年毕业试卷相对保持一致。,78,(二)命题思考,1.合理把握基础与能力的考查比例。,2.适当增加现实生活素材的题型。,3.适当体现灵活性、开放性。,4.适当加强实践操作。,5.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79,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