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67619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2020年7月整理).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农学概论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总结总结 花芽分化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 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 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 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 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 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2、 如幼穗分化、 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 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 如马铃薯块茎 4.4. 简述根的种类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

3、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5. * * 简述叶的形态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 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 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 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

4、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 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 CO2 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光补偿点: 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 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 .光饱和点: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 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 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 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

5、,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 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 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把大于等于 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 积温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由 CO2CH4N2O 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 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 2 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6、) 3.3.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以蒸发丧失的水为束缚水;与细胞组分之 间吸附能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称为自由水。. 4.4.简述温室效应对全球变暖的表现简述温室效应对全球变暖的表现 (略) *5.*5.酸雨使作物的双重危害(酸雨使作物的双重危害(p82p82) 6.6. 为什么推广为什么推广 CO2CO2 施肥还有很大难处施肥还有很大难处 CO2 施肥主要还是还是再有控制条件的温度中。1)每生产 1kg 的干物质需要消 耗 1.5kgCO2,用量大体积大。CO是气体状态,流动性大,应用起来困难。) 目前生产 CO成本较高,价格不菲,

7、效益不高。 (目前提高其浓度还是多事有机肥和多采用作物秸秆还田) . .是否为作物必须营养元素,三条判断标准;是否为作物必须营养元素,三条判断标准; )由于该元素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除去该元 素,表现出专一的的缺乏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该元素在 作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的效果, 不是因为土壤或培养基的改变产生的间接 效果。 . .简述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简述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102102) 9.9.干旱使作物受害的原因干旱使作物受害的原因 (略)(略) 第五章第五章 作物的种植制度作物的种植制度 种直种直制度制度; ; 种植制度

8、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作物布局作物布局;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 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复种复种 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 3 作。 混作:混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一块田地上的 种植方式。 间作间作: 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 (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套作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 、 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 *(论述)我国种植制度(论述)我国种植制度主要类型主要类型

9、的特点的特点 按作物的构成分类,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以 多年生植物为主的种植制度 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分类,分为干旱地区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无湿润区,无灌 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 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分,分为撂荒制度,休闲制度,连年制度和多熟制度 1)人多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高达 156%。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多的 国家 2)作物组成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多年生牧草在耕地上所 占比列低 3)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单做与间套做轮作与连做均有分布,连做换茬比较灵活。 2.2.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1.明确对产品的

10、需求 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3.选择适应的作物种类和品 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 3.3.复种对增产的作用复种对增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是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种面积 2 是缓种了作物之间争地 的矛盾 3.有利于稳产,即复种有利于前后茬产量互补,增加农产品刚给的稳定 性 4.4.间套做的增产的原理间套做的增产的原理 1.充分利用增长季节(关键) 2.充分利用光能 3.改善通风条件 4.充分利用 土壤条件 5.增加群体抗灾,抗逆性 6.边行优势 5.5.轮作的作用轮作的作用 1 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 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7、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答:1

1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3、均 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 业可持续发展。 ) 7.7. * *连作的危害连作的危害 1. 生物原因: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2.化学原因:营养物质偏耗,有毒 物质积累 3.物理因素;主要是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 第六章第六章 作物的品种改良作物的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 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指在保持品种 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 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1.1. 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

12、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 用 4 第七章第七章 作物栽培技术作物栽培技术 *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同时的不断的供应和调节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的碎粉,养分、 空气和热量等生态因子的能力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土壤中粒级土粒配分比列 土体构造土体构造分为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蒸腾系数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 1G 干物质所务消耗的水分克数 需水临界期需水临界期:作物对缺水特别敏感的 时期。这个时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 营养临界期营养临界期:需要量不多,但是很迫切的时期(幼苗 p 生长繁殖 n) * *肥料的种肥料的种类:有机肥料(农家肥)化学肥料(无机肥)微生物肥料(菌肥) 病害

13、 虫害 草害 种子寿命种子寿命: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病虫害传播媒介病虫害传播媒介:种子繁殖、营养繁殖 1.1. 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 水肥气热 水分是存在于土粒表面和土粒中间的空隙中,以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组成 2.2. 为什么有机肥要充分腐热后施用为什么有机肥要充分腐热后施用 讲授病虫危害的作物体制成有机肥,如不经发酵腐热,病虫就能存活,并通过施 肥而传播,所以 3.3.病虫草的防治原则和方法病虫草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作物的生产带来一 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病原物虫草的抗性增加 2. 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3. 污染和环境和农产品,造成公害 二、预防措施 1.植物检疫 三综合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方法: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控制(抗性品种、和轮作) 2.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代谢产物来检测, (对象:害虫) 3. 化学防治:有毒化学物质的改良(手段:天敌益虫、杀虫剂,除草剂) 第八章第八章 农业现代化与种植业展望农业现代化与种植业展望 1.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技术科学化(1.品种改良 2.化肥生产 3.农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 2)操作机械化 3)产销社会化 4)生产高效化 5)农民知识化 2.现代农业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