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精品课件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867260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花阴李清照》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醉花阴李清照》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醉花阴李清照》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醉花阴李清照》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醉花阴李清照》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花阴李清照》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花阴李清照》精品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花阴,李清照,制作:st.小白,醉花阴,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李清照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有漱玉词。 两世之交(宋代)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乱世美神,旷世才女,提出“词别是一家” 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2、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将婉约词发展到高峰。,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离乡在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醉花阴写作背景,从时间角度写,永昼漫长的白天 半夜凉、透 又重阳年复一年,延续时间长,屋外,浓云,薄雾,天气阴沉,屋内,玉枕,香炉,纱厨,从意象分析,看烟出神,心境凄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瓷枕,轻薄的床纱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上片),醉花阴,李清照,下片写菊,

3、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菊之味”?“菊”如何寄托词人的情感? “东篱 “采菊东篱下”诗意 “酒”菊花酒 “暗香”菊花的香气 “黄花”菊花,烘云托月,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下片),醉花阴,李清照,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橱:纱帐。,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

4、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写作背景,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思绪,感情基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

5、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

6、,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

7、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制作:st.小白,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莫道不销魂”三句的佳妙之处:,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

8、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得很沉重高雅。,通篇技巧分析,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十分真实地表达了女词人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独的愁绪。 从天气到瑞脑

9、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词人的离愁。,“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秦观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程垓摊破江城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 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 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 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 观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 小时候,乡愁是 一张小小的邮

10、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问: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答案:常插梅花醉 ” 醉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 “赢得满衣清泪 ” “泪”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 “故应难看 梅花”, “难看”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