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形考1(电大药学本科)(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59882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形考1(电大药学本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床药理学形考1(电大药学本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床药理学形考1(电大药学本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床药理学形考1(电大药学本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床药理学形考1(电大药学本科)(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形考1(电大药学本科)(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形考1(电大药学本科)(2020年7月整理).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临床药理学形考任务(一)临床药理学形考任务(一) (请学习完第 1-6 章后完成本次形考作业) 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80 分)分) 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D ) A. 新药的毒副反应 B. 新药的疗效 C. 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D. 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 E. 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2.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E ) A. 药效学研究 B. 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C. 毒理学研究 D. 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E. 以上都是 3. 药效学是研究( C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 药物的作用机制 C. 药物对机体的

2、作用规律 D. 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 E.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4. 药动学是研究( B ) A. 药物作用的动力来源 B. 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 C. 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D. 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 E.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规律 5.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 E ) A. 由于超剂量、错误用药造成的有害反应 B. 长期用药造成的慢性中毒反应 C. 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 D. 药物引起的“三致”反应 E. 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6. 药物生物转化的最终目的是( C ) A. 增强药物活性 B. 灭活药物活性 2 C. 促使药物排出体外 D.

3、促进药物的吸收 E. 提高药物脂溶性 7. 从人胆汁排泄的药物,对其分子量阈值要求是( D ) A. 100 B. 200 C. 500 和5000 E. 分子量越小越容易从胆汁排泄 8. 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 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B.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 速度 C. 静脉注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 100% D. 首过效应大,生物利用度也大 E. 生物利用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及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易 受药物制剂、 生理、食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9. 药物的肝肠循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 D )

4、A. 起效快慢 B. 代谢快慢 C. 分布 D. 作用持续时间 E. 血浆蛋白结合率 10. 下列化合物中最可能失去药理活性的是( B ) A. 药物口服后经首关效应生成的产物 B. 吸收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C. 药物在肝脏中代谢生成的产物 D. 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 E. 从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 11.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 B ) A. 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 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 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 药物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 药物毒性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2. 影响药物血浆半衰期长短的常见因素是( D ) A.

5、 剂量大小 B. 给药途径 3 C. 给药次数 D. 肝肾功能 E. 给药速度 13. 某药的半衰期是 24h,每天给药一次,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应该是 ( D ) A. 24h B. 36h C. 2 至 3 天 D. 5 至 7 天 E. 3 至 4 天 14. 如果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表明( D ) A. 药物仅有一种消除途径 B. 单位时间消除的药量恒定 C. AUC 与所给药物剂量不成比例 D. 消除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 E. 消除速率与吸收速率为同一数量级 15. 关于受体激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较低 B.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

6、强的内在活性 C. 具有较强的内在活性,但亲和力较弱 D.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低 E. 具有较弱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16.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长期应用时其作用减弱的机制不包括( D ) A. 受体结构发生改变降低与药物的亲和力 B. 受体发生结构修饰降低与药物的亲和力 C. 受体发生内吞导致细胞膜上受体的数量减少 D. 药物在体内代谢速率加快 E. G 蛋白的数量或活性降低 17. 关于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能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并产生反应的 蛋白质 B. 其表达是一成不变的 C. 其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及效应能力不因生理、病理变化而改变 D

7、. 与配体结合以后能产生持久的效应 E. 受体的本质是糖脂类 18. 不同个体因遗传因素可改变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其机制可能为 ( E ) A.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受体产生多态性、导致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或活化能 力改变 B. 药物代谢酶多态性表现为药物体内浓度发生变化 4 C. 药物特异性转运体多态性,决定药物到达靶位的浓度 D. 药物作用的靶酶产生多态性改变对药物的敏感性 E. 以上都包括 19.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主要的目的是( E ) A. 处理不良反应 B. 进行新药药动学参数计算 C. 进行药效学的探讨 D. 评价新药的安全性 E. 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进行 TDM,从而获得最佳治疗剂量,制

8、定个体化给药 方案 20.下面哪个药物不是目前临床常须进行 TDM 的药物 ( D ) A. 地高辛 B. 庆大霉素 C. 氨茶碱 D. 青霉素 E. 丙戊酸钠 21.多剂量给药时,TDM 的取样时间是( C ) A. 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后 2h B. 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1h C. 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给药前 D. 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E. 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1h 22. 关于是否进行 TDM 的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合适药物? B.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C. 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

9、很窄? D. 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 TDM? E.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23. 临床上常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不包括( E ) A. 抗癫痫药 B. 强心苷类 C. 抗心律失常药 D. 免疫抑制药 E.降血糖药 24. 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不包括( D ) A. 药物安全范围窄 B. 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C. 怀疑药物中毒者 D. 常用急救药品 5 E. 肝肾功能不全者 25.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适用于( E ) A. II 期药物临床试验 B. 药物生物利用度试验 C. 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 D. 药物的毒理试验 E. 药物的

10、 I 至 IV 期临床试验,包括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 26.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内容不包括( B ) A. 药物耐受性试验 B. 药物急性毒性试验 C. 生物等效性试验 D. 药物上市后再评价 E. 药代动力学 27. 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不具有的权益是( C ) A. 对试验项目的具有知情权 B. 自愿加入和退出权 C. 对试验项目成果的拥有权 D. 个人隐私权 E.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受赔权 28.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 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B. 期临床试验研究人体耐受情况及最适给药剂量、间隔及途径 C. 期临床试验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11、 D. 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不少于 200 例。 E. 以上均不对 29. 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属于( A ) A. 期临床试验 B. 期临床试验 C. 期临床试验 D. 期临床试验 E.以上都不对 30. 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平行对照,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例数都不 得低于 300 例( C ) A.期临床试验 B. 期临床试验 C. 期临床试验 D. 期临床试验 E. 以上都不对 31. 一般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平行对照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例数 6 都不得低于 100 例( D ) A. 期临床试验 B. 期临床试验 C. 期临床试验 D. 期临床试验 E. 以上都不对 32. 新

12、药的临床前研究不包括( D ) A. 高通量筛选 B. 药效学研究 C. 毒理学研究 D. 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E. 药物的研制 33. 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 床给药剂量( B ) A. 期临床试验 B. 期临床试验 C. 期临床试验 D. 期临床试验 E.临床验证 34. 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 性( C ) A. 期临床试验 B. 期临床试验 C. 期临床试验 D. 期临床试验 E. 临床验证 35. 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药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A ) A. 期临床试验 B. 期临床试验 C. 期临床试验 D.

13、 期临床试验 E.临床验证 36.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B ) A.期临床试验 B.期临床试验 C. 期临床试验 D. 期临床试验 E. 临床验证 37. 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D ) 7 A. 期临床试验 B. 期临床试验 C. 期临床试验 D. 期临床试验 E. 临床验证 38. 新药临床研究期间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向所属省级和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时间必须在( D ) A. 6h 内 B. 12h 内 C. 18h 内 D. 24h 内 E. 36h 内 39. 硫酸鱼精蛋白对肝素的拮抗作用属于( B ) A. 生理性拮抗作

14、用 B. 化学拮抗作用 C. 竞争性拮抗作用 D. 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E. 器官功能性拮抗作用 40.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时能使抗菌效果明显增强,其协同增效的机 制为( C ) A. 甲氧苄啶促进磺胺类药物自胃肠吸收 B. 甲氧苄啶抑制肝药酶活性减少磺胺类药物代谢 C. 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竞争肾小管上的转运体 D. 作用于细菌内部叶酸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协同抗菌 E. 甲氧苄啶竞争性结合血浆蛋白升高游离磺胺类药物浓度 二、简答题(每题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 1、 简述哪些药物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简述哪些药物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P5(P55 5) ) 1。治疗指数低、治疗窗窄、毒性大的药物 2。按非线性药动学进行消除的药物 3。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的药物 4。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5。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或经肾排泄的药物 6。长期用药的患者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8。为医疗事故鉴定提供法律依据 8 2、 简述药物临床试验的分期、 各期的试验目的、 受试者及受试者例数的要求 (可简述药物临床试验的分期、 各期的试验目的、 受试者及受试者例数的要求 (可 列表作答)。列表作答)。(P68)(P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