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参考7——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5885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8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参考7——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习参考7——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习参考7——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习参考7——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习参考7——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参考7——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参考7——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2020年7月整理).pdf(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学习参考七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项俊波 (2008 年 8 月 18 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 案)中明确提出,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30 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重新恢复设立的中国农业银行始终致力 于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全力履行好农村 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职能。中国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30 年,也是农业银行践行服务“三农”的历史 使命、并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 30 年。展望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

2、新时期,农业银行将一如既往地视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改革创新 的精神,不断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努力把农村金融 服务推向新阶段。 2 一、服务“三农”始终是贯穿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农业银行的发展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历程。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间, 曾经历过三次成立和撤销。 1978 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相关决议 决定第四次恢复建立中国农业银行。当时赋予农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和主要 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受人民银行委托领导和 管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这一功能定位,确立了农业 银行与“三农”的天然联系,为此后 30 年农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奠

3、定了基 调。 (一)在专业银行时期,农业银行把“三农”作为基本服务对象。按 照当时专业银行的业务分工,在组织架构上,农业银行设立了负责农业生 产信贷业务贷款管理工作的农业信贷部、负责乡镇企业、供销社、农村基 础设施等贷款业务的工商信贷部和负责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信用合作部,建 立健全了完整的“三农”金融服务和管理体系,这在当时国内所有大型银 行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业务范围上,根据国家的要求,以促进农村生产 3 力提高为目标,以信贷支持为中心,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支持农工商,支 持农林牧副渔,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从 1979 年到 80 年代中期,我行 全部贷款的 98%以上集中投向了农村。 在服务

4、网络上, 大力布设县乡网点, 推行所(营业所)社(信用社)联合,努力提高农村市场的服务覆盖面。 通过多年的专业化经营,最终形成了农业银行统一管理、农业银行和农村 信用社分工协作的二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银行自身也从主要办理 农业贷款和拨款的银行,转变为全面办理农村各种金融业务的综合性专业 银行。 (二)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时期,坚持城乡并举的办行方针,促进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 1993 年, 国务院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明确规定,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中国农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1996 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中国农业 银行要适应新的变化,努力办

5、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进一步发挥在农村金融 中的主导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按照国家有关 要求,农业银行从 1994 年开始全面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确立了“巩固 4 乡镇、拓展城市”的发展战略,坚持城乡并举的办行方针。一方面,按照 “转轨不转支农方向”的要求,在先后经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设、与农 村信用社脱钩、接受外部划转的专项贷款等重大变革的同时,按照商业化 原则,及时调整了新时期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经营方式、服务领域 和信贷投向,围绕“大农业”和“大市场”重点支持中高层次的“三农” 经济主体,并在农户贷款等业务领域向农村信用社让出了一块市场。另一 方面,积极拓展城市业务

6、,建设联结城乡的金融纽带和服务网络,通过内 部转移支付等方式,积极发挥城市业务对“三农”业务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形成了独特的城乡二元市场布局结构。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这 一时期,农业银行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组织构建起 了各有侧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并在其中发挥了 骨干和支柱作用。 (三)在迈向股份制银行的新时期,农业银行不断强化为“三农”服 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 200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业银行 “面向 三 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标志着农业银行从 5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迈入了建设股份制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新时期。按照新的

7、 市场定位和要求,农业银行着力凝聚全行智慧和共识,厘清面向“三农” 和商业运作的关系,把开拓“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作为一项重大经 营战略来实施。制定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对服务“三 农”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政策保障和资源配置机制等做了总体安排; 选择 8 家分行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不断加大全行涉农信贷投 放力度;在 6 家分行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探索服务“三农”的 组织管理模式。这些举措,增强了全行面向“三农”的信心和决心,一举 扭转了近年来涉农贷款徘徊不前的局面, 赢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同和赞扬, 农业银行的“三农”金融业务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农

8、业银行为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30 年来,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不断改进服务,持续增 加农村金融供给,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1 980 至 2007 年,农业银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 11.4 万亿元,年均投放 390 6 0 多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累放额的 41%。目前,农业银行几乎在全国所 有县域都设立了分支机构,51%的机构、44%的人员、60%的客户、38% 的存款和 29%的贷款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业银行一直是涉农贷款投放规 模最大、服务面最宽、服务客户最多,而且是唯一拥有农业信贷专业化经 营管理体系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着农村金融

9、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对 此,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农业银行 多年来在服务农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 30 年 的发展历程,农业银行促进“三农”发展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农 业银行在服务“三农”的长期实践中,始终注意围绕国家推动农村经济改 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强化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一是支持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为支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1980 年农业

10、银行(含农村信用 社)在成立后不久,就顶住“左”的思想影响,明确提出农业信贷的对象 7 要以承包户、专业户和联合体为重点,对承包户的信贷投放快速增加。19 81 年投放农户(主要是承包户)贷款 32.9 亿元,1982 年就增加到 84.8 亿元,增长了 157.7%。在包产到户的发源地安徽省,农行的贷款面达到 农户总数的 70%以上。二是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和农村工业化。80 年代中 期至 90 年代初,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和扶持迅猛崛起的乡镇企业, 农业银行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将每年涉农信贷计划的 60%和 250032 00 亿元的累放信贷额度, 用于支持供销社、 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

11、发展。 其中, 供销社和农副产品收购等农村商业贷款余额最高时达到 1648 亿元, 乡镇企贷款余额最高时达到 1894 亿元。近年来,农业银行又不断加大对 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的信贷支持。2007 年 4 月,农行与农业部签订 合作协议, 提供 100 亿元信用额度, 重点支持 500 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重要创新和突破, 是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根本出路。90 年代中期,中央明确把农 业产业化作为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后,农业银行把农业产业化作 为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为各地各层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 8 了以信贷为

12、主的多样化金融服务。截至 2007 年底,农业银行农业产业化 贷款余额 752 亿元,在 581 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有 299 家是农业 银行逐年扶持发展起来的,先后支持了鲁花、蒙牛、新希望等一批知名企 业的发展。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一家联结城乡的全国性大 银行,农业银行依托独特的网点、网络优势,注重通过金融服务促进城乡 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程。 一是服务于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2 年农业银行专门针对小城镇建设,推出了“绿色家园”信贷产品。2 003 年农行与建设部签订总额达 300

13、亿元的合作协议,用于支持小城镇建 设。同时,农业银行还积极增加对电网、交通、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的信贷投放,其中 1998 年以来累计投放农村电网贷款 1800 亿元。二是 服务于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 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一环。农业银行历来重视发展小企业业务,成立了专 门的小企业业务部,着力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目前,农行拥有小 9 企业信贷客户 27 万户,贷款余额 3557 亿元。三是推进基本金融服务均等 化。扭转城乡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局面,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的必要条件。目前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延伸到县及县以下,在为中西部广 大地区特别

14、是 592 个国家级贫困县提供基本金融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在西藏、青海等高寒地区的很多县域,实际只有农行一家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一定程度上在履行着公共金融服务职能。 (三)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 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难点所在。多年来,农业银行直接面向农民提供金融服 务,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一是认真做好扶贫贷款投放工作。扶 贫贷款是长期以来农业银行承担的一项光荣职责。目前农业银行的扶贫贷 款覆盖了全国所有 592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直接扶持贫困农户 2 500 万户,辐射带动贫困农户近 5000 万户。截至 2007 年底,农行扶贫 贷款余额

15、917 亿元。同时,扶贫贴息贷款还吸引了发达地区近 700 亿元资 金到贫困地区参与公路、水电、旅游、农业产业化、特色资源开发等项目 的建设,间接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二是积极支持农民扩大再生产。 10 在东北三省等粮食主产区,农行长期对当地的种粮大户给予信贷支持。前 不久,农行又推出了金穗“惠农卡”。农民拿到这张卡的同时可以申请一 定的授信额度,在农行网点或通过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办理农户小额贷款 放款、还款等业务,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极大地方 便了农民获取资金发展生产。三是为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劳务收入是当 前农民增收的支柱,劳务收入汇回农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

16、来 源。农行在全国的金融服务覆盖面最广,是务工人员往家乡汇款的首选。 在东部发达地区,部分县(市)一年通过农行汇兑的务工收入就超过 10 亿元。 多年来,在致力于为“三农”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农业银行自 身也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横跨城乡、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综合实力不断增长。到 2007 年底,农业银行总资产 60501 亿元,各项存 款 52922 亿元,各项贷款 34723 亿元,员工 44.8 万人,机构网点 2.4 万 个,世界 500 强排名第 277 位,全球 1000 家大银行排名第 65 位。更重 要的是,长期服务“三农”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农业银行面向“三农” 11 的认识。首先,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这既是国 家资本意志的体现,又是农业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自觉 行为。其次,城乡联动是农行服务“三农”的最大优势。发挥好这一优势, 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金融相互交融,改变二元经济格局。再次,与时俱进 是农行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