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蒲** 文档编号:14185500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生物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小红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的右上方有一污物(位于载玻片上),若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移动。A. 左上方B. 右下方C. 左下方D. 右上方【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详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小红想把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的污物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

2、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2.H7N9型禽流感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它能由禽类传染给人,并能致人死亡。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 )A. 传染源B. 病原体C. 传播途径D. 易感人群【答案】B【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的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详解】A.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A不符合题意。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B符合题意。C.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

3、人素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C不符合题意。D.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很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3.在生物的分类单位中,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分类单位是 ( )A. 门B. 界C. 纲D. 种【答案】D【解析】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分类单位 。解答时可以从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

4、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密切 。故选D4.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加强植物的呼吸作用B. 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C. 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D. 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详解】选作实验的天竺葵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

5、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叶片中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暗处理的方法和目的。5.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A. 阳光草兔狐B. 植物鼠蛇山鹰C. 植物鹿羚羊狮子D. 田鼠蛇山鹰【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

6、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因素,A不符合题意。B.在植物鼠蛇山鹰中,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鼠次级消费者蛇三级消费者山鹰,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B符合题意。C.植物鹿羚羊狮子中,羚羊和鹿都是植食性动物,它们不存在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D.在田鼠蛇山鹰中,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食物链的写法。6.在下列植物生理功能中,对地球的水循环有重要意义的是( )A. 光合作用B. 吸收作用C. 呼吸作用D. 蒸腾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根吸水

7、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0%以上。【详解】A、光合作用实质是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与水循环无关,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吸收作用与水循环无关,不符合题意;C、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与水循环无关,不符合题意;D、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了地球的水循环,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蒸腾作用的意义。二、填空题7.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中心是_。【答案】细胞核【解析】【分析】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控制中心,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

8、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8.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_植物体。【答案】器官【解析】【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详解】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即植物细胞构成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组织构成器官。由根、

9、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直接形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点睛】明确: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9.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以分为_和_。【答案】 (1). 先天性行为 (2). 学习行为【解析】【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详解】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点睛】理解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

10、习行为的概念和区别。10.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受到_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答案】神经系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其中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一种,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详解】人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要明确二者的关系,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

11、节也会影响到神经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11.蜜蜂的发育方式是_。【答案】完全变态发育【解析】【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详解】蜜蜂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12、。【点睛】明确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不同。12.食品保存的原理是:抑制微生物的_和_。【答案】 (1). 生长 (2). 繁殖【解析】【分析】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等,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详解】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点睛】关键是掌握食品保存的原理。三、分析说明题1

13、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图中的字母代表不同的生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2)该食物网中,_是生产者;(3)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绿色植物再利用,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4)E体内的有机物最初来自_。(5)如果该草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通过_,E体内积累有毒物最多;【答案】 (1). 4 (2). A (3). 分解者 (4). 太阳能 (5). 生物富集【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

14、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详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式联系。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有:ABCE、ADE、ADGE、AFGE,共4条食物链。(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A是食物链的起点,因此可以判断出A为生产者。(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

15、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为其它的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是各种动物,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绿色植物再利用,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