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交迷电站项目实施建议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1854908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交迷电站项目实施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县交迷电站项目实施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县交迷电站项目实施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县交迷电站项目实施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县交迷电站项目实施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交迷电站项目实施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交迷电站项目实施建议书(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县交迷电站项目建议书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 位数 量 备 注一、水 文 1、流域面积 全 流 域 Km2283坝址以上 Km21722、利用水文系列年限年463、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1.034、代表性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m3/s3.28实测最大流量 m3/s枯水流量 m3/s0.8设计洪水流量 m3/s234.5020年(调节后)校核洪水流量 m3/s314.5010年(调节后)施工导流流量 m3/s4010年(枯水期)5、泥 沙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0.344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 万T0.13实测最大含沙量 Kg/m30.014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 万T0.0

2、2输砂模数Kg/km27500二、水 库1、水库水位坝顶高程m699.50校核洪水位m699.85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m699.2520年一遇正常蓄水位m699.00溢流堰顶高程m697.002、正常高水位相应水库水位m699.003、回水长度m5004、水库库容总库容万m32.0滞洪库容兴利库容1.7死库容万m30.36、调节特性无三、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量(大坝)214.50相应下游水位698.75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2、校核洪水时最大下泄量m3314.5相应下游水位m699.353、保证流量1四、工程效益指标装机容量kw2250保

3、证出力kw168年平均出力256.8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225年利用小时数h4500五、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挡水建筑物型 式浆砌石重力坝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度6坝顶高程m700.00非溢流坝段最大坝高m4.5坝顶长度m40溢流型式m坝顶溢流设计引用流量m3/s3.0压力管道长度m352、厂 房型 式地面式主厂房尺寸(长宽)m16.688厂房地面高程m678.003、主要机电设备水轮机、水轮机型号HL240-WJ-71台 数台2额定出力Kw250额定转速r/min600设计水头M21设计流量M3/s1.5发电机、发电机型号SFW250-12/1430台 数台2额定容量KW250额定电压KV

4、0.4额定功率因素0.8 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额定转速R/min6004、主变压器型号S9-630/10容 量KVA6305、输电线路电 压KV10回路数回1输电距离KM500六、施 工1、主体工程数量土方开挖M38235石方开挖M34925浆砌块石M3414砼及钢筋砼M33320.82、主要建筑材料木 材M360水 泥T620钢 筋T30总工日万工日10.5高峰人数人3003、总工期年1.0七、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238.00建筑工程万元131.05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48.80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万元28.0临时工程万元7.0其他费用万元12.89基本预

5、备费万元4.26淹没补偿费万元62、主要经济指标单位千瓦投资元4760单位售电成本元/KW.h0.05经济部收益率%14.95财务部收益率%12.4上网电价元/KW.h0.215投资偿还年限年6.8含折旧费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1.1建设依据某县位于省黔东南中部,地处苗岭山麓的清水江河畔,地理位置为东经1080610830与北纬262426 53之间。某县东南与剑河县交界,西南与市、雷山县接壤,北面与黄平、施秉两县比邻。全县南北长50.4公里,东西宽36.7公里,国土面积为1206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据2002年统计资料,全县总人口16.37万人,其中居民人口1.55万人,农业人口14.

6、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5.8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6%。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9470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35元;地方财政收入1465万元,支出5200万元;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72亩,粮食总产量49970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41.59元。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之一。交迷电站位于某县境,某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多年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4,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7,极端最低气温为-10.3。年平均日照时数1237.5小时,平均相对湿度81%,根据某气象站1959-2002年共44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进行分析,多年平

7、均降水1129.8mm,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其降水占全年的73.7%。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项目地处云贵高原东缘,为苗岭、梵净山系余脉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总的地势结构是由西南向北向逐渐倾斜降低,即西南面高,北东面低,呈倒三角形。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几十年以来,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和水利职工的艰苦创业,某县的电力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某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县办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在逐年的加大,全县的自供电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及生活用电的要求,近年来,某县的电力建设步伐虽

8、然发展得比较快,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县的缺电现象日趋突出,电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某县工业、农业、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某县交迷电站是某县拟建的一座农村小水电站之一,是符合国家提创的环保型、清洁型工业的开发建设项目,该电站的建成,将补充某县现有的供电能力,可使当地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提高全县的自我供电能力和发电水平,为当地发展以电代柴、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的需要,将更好的为全县的经济建设服务。综上所述,开发建设某县交迷电站项目,无任是在促进某县的经济建设还是对当地社会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1.3建设任务

9、(1)、交迷水电站的任务是拦水发电,解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及生产不断发展所需的电力需要,为当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以电代柴的有效措施,发电上国家电网补充大电网的缺电现象。(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壮大某县的小水电事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2 建设条件2.1水文2.1.1流域概况交迷电站位于巫迷河中上游河段, 巫迷河位于某县的西南部,为某县的一条过境河流,是清水江流域一级支流,巫迷河发源于雷公坡,从体某县境的西部流经交迷、南宫后经展阶村流入剑河县境,沿途有交包河、交迷河、巫西河、巫忙河、南宫河和交宫河之水注入,流域面积283平方公里,主干河长126公里,其中境河段长31.7公里。 某县位于云

10、贵高原东缘,为苗岭、梵净山系余脉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处江南古陆东北沿、扬子江台地东南部,在燕山期形成的三穗、镇远大背斜的西南边缘。由于受再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层发育折皱,主要有施洞、革东两条大断层,为东北走向,总的地势结构是由西南向北向逐渐倾斜降低,即西南面高,北东面低,呈倒三角形。出露的岩层主要有第四系(Q)、下寒武系(E1)、上震旦系(Zb)、下震旦系(Za)、上板溪群。区域地貌为侵蚀构造和侵蚀堆积两种地貌类型,土壤属黔东黄红壤、黄壤区,主要类型有黄棕壤、黄壤、红壤和水稻土;植被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发育山地常绿拷林、杉木林及常绿落叶混交林。2.1.2气

11、象交迷电站位于某县境交迷村,某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根据某气象站1959-2002年共44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进行分析,多年平均降水1129.8mm,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其降水占全年的73.7%。多年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4,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7,极端最低气温为-10.3。年平均日照时数1237.5小时,日照百分率28%,以夏季为多,冬季为少,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雾日数为46.9天,大风日数为3.4天,冰雪日数为0.3天,雷暴日数 为37.9天,降雪日数为9.6天,积雪日数4.0天,

12、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年平均风速为1.1 m/s,实侧最大风速为14 m/s (1971年3月13日),全年以SE风速最多,夏季盛行SE风,冬季盛行NE风,全年静风频率为44%。2.1.3水文基本情况某县境有一个某气象站、男刀雨量站和排羊雨量站;某气象站该站设在县城烈士陵园右侧,地理位置东经10818北纬2641,建于1952年,隶属于某县气象局,为国家基本气象,现为自记雨量计观测,具有1952年至今的观测资料,观测的项目主要有气温、降水、暴雨、蒸发、风等气象资料,观测精度较高,且均由省气候资料中心整编,资料可靠,年限较长,满足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与设计要求,作为本次电站设计的气象资料,也是推求

13、设计洪水的依据。 某县境无水文站,邻近流域(距设计流域最近)巴拉河有一个南花水文站(1992年以后改为水位站),该站地处省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地理位置东经10815北纬2632,该站于1958年设立,1958-1962年隶属省农林厅水利局;1962年-1964年属省水电厅;1964年-1970年属水电部省水文总站,1970年-1984年属黔东南州水利局,1984年至今属省水文水资源局(原水文总站)。该站控制集雨面积为466km2,省水文局复核后为463 km2,相差不大,本次采用为463 km2,南花水位站所在河流巴拉河与本工程所在河流巫迷河同发源于雷公山脉,同处于雷公山的降雨径流高植区,气象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